中國企業家信用狀況調查:9成企業合同有糾紛  

    中國企業家信用狀況調查表明,六成多的企業老闆表示跟人打交道要小心提防,近一年來,有90%以上的企業都或多或少發生了合同糾紛。昨天公佈的中國企業家信用狀況調查顯示,雖然我國企業信用狀況開始好轉,但信用依然不足,尤其是拖欠款、違約和制售假冒偽劣産品等 現象較為嚴重。

    昨天,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公佈了其對全國4695位企業董事長、總經理、CEO、廠長有關企業信用的調查。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的企業信用狀況有所好轉,有超過半數的企業具有A級以上的信用等級。同時,經濟發展水準和開放程度高的地區,企業信用越高。

    但是,整體信用的不足依然使企業在商務活動中顧慮重重。有六成多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在商務活動中跟人打交道需要小心提防”。同時,企業間合同糾紛也比較普遍。調查顯示,近一年來,有90%以上的各類企業都或多或少地發生了合同糾紛。其中,更有7.1%的企業合同糾紛為10起以上,而沒有發生合同糾紛的只有8.6%。

    調查發現,如今拖欠、違約與制假是企業信用存在的主要問題。企業經營者認為,我國企業信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拖欠貨款、貸款、稅款”、“違約”和“制售假冒偽劣産品”;其他問題依次是“披露虛假資訊”、“品質欺詐”、“商標侵權、專利技術侵權”和“價格欺詐”。

    記者注意到,建築、房地産業成為目前存在不良行為的眾矢之的。比如,認為本行業存在“拖欠或壓低職工工資”現象比重較大的是採掘、建築業以及服裝等行業;認為存在“偷工減料”現象比重較大的是建築、製造及房地産業;認為存在“欺騙用戶”現象比重較大的是房地産、社會服務業及食品飲料等行業。

    大多數的企業老闆都認為:有關部門執法不嚴、部分企業經營者職業道德素質不高和企業普遍追求短期行為是企業信用問題産生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還有:“體制障礙”、“監督不力”、“企業盈利不佳”、“政策多變”和“政府干預”。

    不過中國企業家也認識到:在目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多數企業經營者已將“誠實守信”視為首選的職業道德素質,並認為良好的信用有利於企業的發展,也是企業合作的基礎。企業家希望加快體制改革步伐,加大執法力度,提高企業和全社會的信用意識,建立並完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資訊系統,減少行政干預,從而形成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

     北京青年報 2002年04月1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