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世界汽車業重量級選手

    美國《底特律自由報》2003年3月10日文章:中國成為世界汽車行業重量級選手(作者:湯姆沃爾什/TOM WALSH)

    20年前,美國汽車公司(American Motors Corp.)總裁W保羅迪伯特(音)與中國政府官員吳鐘良(音)在中國人民大會堂簽署了中美經貿史上第一紙關於製造汽車的合資契約。“北京吉普”這一廣為中國大眾知曉的汽車品牌隨之誕生。

    為了抵禦日本汽車製造業的大肆入侵,美國汽車製造公司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將擁有廉價勞動力的中國大陸作為生産基地,以降低産品成本。北京吉普正是這股投資潮流的第一批産物。

    作為資格最老的中美合資企業之一,北京吉普已經走過了整整20年曆程。這2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碩果纍纍的20年;但卻是北京吉普步履蹣跚、苦苦支撐的20年。

    1987年,美國汽車公司遭克萊斯勒公司兼併。兩年之後,天安門事件阻礙了中國經濟開放的腳步。

    接下來的90年代對北京吉普而言也並不那麼美妙。10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裏,公司幾乎從未增産,而且一直在賠錢。北京吉普是外國企業成功投資中國的最佳反例。它的經驗證明在一個法制基礎不健全、商品廉價、智慧財産權難以得到保障的國家,生意真的並不好做。

    但是,清楚看到這一點的國際汽車製造商和供貨商們並未因此而停止投資中國,因為13億人口的巨大消費潛力和廉價勞動力的誘惑實在太大,沒有絕對充分的理由,任何公司也不願掉在搶奪中國市場的隊伍最後。

    於是,儘管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市場獲得的收益微乎其微,中國仍然逐漸發展成世界汽車行業最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繼續增長的汽車市場。

    贏得更多投資

    且將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四個主要生産基地注入數十億美元鉅額投資的英勇舉措,以及來自通用公司的一些競爭者,包括豐田、大眾、本田、福特、現代汽車公司的大宗投資撇開一邊不談。別忘了這些公司都是具備足夠實力,以至於可以承受“只管付出,不計短期回報”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縱情享受放長線釣大魚的樂趣。

    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就連眾多規模效應小得多的中小型汽車公司,也蠢蠢欲動,忍不住要搶先一步,投資中國了。

    底特律Butzel Long律師事務所本週同另外三所,分別來自密爾瓦基、多倫多和聖路易斯的律師事務所聯手組成了中國聯盟法律諮詢公司,準備在北京和上海為那些因為投資中國而需要幫助的客戶提供諮詢。

    另外一個例子:專門出版汽車工業資訊雜誌和書籍的小型出版社特洛伊HCI集團最近大發橫財。去年10月,該出版社推出了一份名為《亞洲談》的電子期刊,一下子就獲得了4千多份訂單,現在,該期刊的用戶已經上升到了1萬1千名。最近,該出版社還在積極籌備兩場活動,以配合4月將在上海舉行的汽車展覽。一個是以中國汽車公司如何與外國公司打交道為主題的研討會,還有一個是汽車行業的合作夥伴洽談會。

    難得的機遇

    這一切使我強烈地感受到,當今世界汽車工業的每一位主要選手都必須制定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中國策略。

    “中國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但也包含著巨大的商業機遇,”格雷斯福萊姆林(音),芝加哥的Foley & Lardner律師事務所亞太業務的主管如是説。和日本的封閉式市場所不同的是,中國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汽車公司到本國進行投資或産品推銷。

    Butzel Long律師事務所的全球貿易部主管,彼得素特(音)如今85%的時間都用在了亞洲,尤其是中國業務之上。“我首先必須做好一個商人,然後才是一名律師,”素特説,“因為事務所的許多客戶都是汽車配件供應商,而他們又無一不在中國投資,儘管他們知道許多投資中國的項目並不賺錢,但卻沒人會退出。”

    北京吉普也是如此。

    儘管北京吉普過去20年表現一直欠佳,達米勒克萊斯勒汽車集團(Daimler Chrysler AG)仍將該公司的合同又延長了30年。但願北京吉普苦盡甘來,好運相伴。

    中國網2003年3月1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