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經濟新關係:圍繞石油展開

    日本《世界週報》2003年2月11日文章:中俄經濟新關係:圍繞“石油”展開(中津孝司)

    在反恐中升溫的美俄關係

    最近,中俄關係陷入了不穩定狀態,這是因為俄羅斯明確展示出了接近美歐的態度。“911”恐怖事件以來,俄羅斯將反恐列為最優先課題,對美歐作出了大幅讓步。對於美國在中亞地區軍事存在和影響力的擴大,俄羅斯也予以了默認。畢竟反恐也是俄羅斯自身利益的需要。過去,俄羅斯和中國共同設立了上海合作機構,牽制了美國的單極主義。但是,以反恐為宗旨而設立的該機構未能排除中亞地區的伊斯蘭極端組織,最終還是讓美國插手進來了。

    2002年11月召開的北約首腦會議上,各國就北約東擴正式達成一致。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此並未表示異議。此外,北約方面也沒有將俄羅斯看作為敵國,兩者間似乎增強了相互信賴關係。其實,在這次北約首腦會議上,議論的重點並非北約東擴,而是攻打伊拉克問題。此時,北約存在的目的變成了反恐。普京總統還明確表示要保護在伊拉克的俄羅斯石油企業的權益。由此,美國也不再擔心俄羅斯會阻撓攻打伊拉克了,美俄站到了同一戰線上。

    中俄在石油方面存在共同利益

    那麼,對俄羅斯來説,中國似乎失去了價值。當然,這種想法還為時過早。追求實際利益的普京總統不可能忽視巨大的中國市場。2002年12月初,普京訪問了中國。中俄兩國首腦不僅重溫了業已存在的夥伴關係,兩國還就石油幹線管道鋪設項目正式達成了一致。這標誌著中俄兩國進入了構築新經濟關係的時代。今後,中國對石油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大,俄羅斯正好能夠滿足這一需求。管道運輸方式和以往的鐵路方式在運輸量上存在巨大差別,正好能填補中國對石油的巨大需求。中國得到了石油,俄羅斯得到了錢,兩國在石油上一拍即合。

    兩國達成一致的是從俄羅斯貝爾加湖畔的安格爾斯克(音譯)到中國黑龍江省大慶間的長達2100公里的石油運輸管道鋪設項目。項目總耗資約17億美元,俄方出資10億,中方負擔7億。在最初的計劃中,管道路線經過蒙古境內,最終達到北京,總預算約25億美元。後來為壓縮成本,工程規模被縮小了。

    該項目由俄羅斯大石油企業尤考斯(音譯)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共同參與(CNPC)建設。現階段,俄羅斯對華石油出口主要通過鐵路運輸,年出口量約360萬噸。預計2005年管道完工後,對華出口量可增至2000萬噸,到2010年可望增加到3000萬噸。特別是尤考斯一直希望將東西伯利亞油田所産石油出口給中國,此次終得如願。

    近年來,俄羅斯尤考斯公司展開了多角度的經營戰略。2002年10月的産油量達到了642萬9000噸,首次超過了競爭對手路克石油公司(同641萬2000萬噸)。從2002年1至10月份的總産量來看,尤考斯為5701萬噸,路克石油為6277萬噸,大大多於尤考斯。但從增長率來看,路克石油只比2001年增長了2%,尤考斯則增長了18%。

    從企業財務業績來看,尤考斯也優於路克石油。2002年上半年路克石油的銷售額為67億美元,尤考斯為45億7000萬美元。但從同期利潤來看,尤考斯為12億2000萬美元,路克石油只有8億4000萬美元。如果能實現對華出口,尤考斯的財務業績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2002年11月11日,筆者訪問了位於莫斯科的尤考斯總部,採訪了公司CFO(財務總監)布魯斯米扎莫爾,他是出生於得克薩斯州的美國人。關於對華石油出口問題,他認為是尤考斯打入亞洲市場的關鍵一步。他還表示今後將爭取打進日本市場。

    歐亞大陸上市場和能源的爭奪戰

    中國市場極為巨大。2001年中國的原油進口量達到6000萬噸(每天190萬桶)。同年中國的石油需求量為每天524萬桶。預計2003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將達到世界第2位,10年後消費量還會翻倍。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年度報告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將達到每天1000萬桶。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為50%左右,與日本的80%和南韓的70%相比尚處於低水準。從鄰國俄羅斯進口石油,從經濟的觀點來考慮是極為自然的舉動。俄羅斯石油企業瞄準充滿潛力的中國市場,也是合理的舉動。

    可以説,如果俄羅斯企業沒有參與中國市場的爭奪戰,反而是不自然的。作為國際石油資本巨頭的埃克森石油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SINOPEC)正在計劃在福建省建設石油精煉廠和石化工廠。SINOPEC和英國石油(BP)共同在上海投資的大型石化工廠正在建設中。此外,皇家荷蘭殼牌石油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也就在廣東惠州建設石化工廠達成了協議。

    這樣,在中國石油産業下游領域,一場激烈的市場爭奪戰正在進行之中。同時,一場能源爭奪戰也將在俄羅斯和中東地區展開。今後在歐亞大陸上,激烈的市場爭奪戰和能源爭奪戰將同時展開。

    中國網2003年2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