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論《英雄》--中國的時代標誌

    秦始皇是2000多年前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帝王,但他的韆鞦偉業在十步一殺的威脅下幾乎功虧一簣。

    至少,這是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在其最新的武俠大片《英雄》講述的故事。

    《英雄》在台灣上映一週以來在島內引起了活躍的爭論,很多人將這部電影看作蒸蒸日上的中國大陸向陷入經濟困境的台灣發出的國家統一的暗示。

    這部電影的情節是圍繞四個志在刺殺暴君秦王的刺客展開的,它在中國大陸興起了觀看熱潮,並將角逐美國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獎。

    李連杰飾演的劍客無名為報家仇一心志在刺殺秦王,但他在僅距秦王十步之遙的最後一刻卻放棄了他的計劃,只為一個原因:天下。

    換言之,為了統一普天下的民眾,在歷經多年戰亂和諸侯割踞的土地上實現和平,那就不能刺殺殘暴的秦王,因為他是唯一有能力統一戰國諸侯的人。在歷史上,秦始皇在成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後,在這個龐大的帝國中修築長城、規範文字、開闢馳道、統一度量衡。

    簡而言之,秦始皇奠定了一個中國的基礎。

    近幾週來,台灣主要的報紙通過新聞報導、社論和評論紛紛對被仁慈美化的秦始皇─電影中中國統一的化身─進行了口誅筆伐。

    魏鏞説,從歷史上看,自3000年前中國歷史有記載以來,中國的分裂和統一呈現出週期性規律。魏鏞去年9月份在台灣的一份歷史月刊上撰文稱,意識到這點,生活在分裂時期的中國人就絲毫不會感到絕望,因為他們知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本片在台灣的發行商20世紀福克斯公司稱,《英雄》在台灣上映的第一個週末就創下了新台幣3,000多萬元(1美元=新台幣34.538元)的票房佳績,創造了台灣放映的國語電影首映第一個週末的票房記錄,

    這部電影放映的時間,恰好是中國在全球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兩岸經貿聯繫日趨密切之時。

    台灣政府上周'原則上'批准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ADS), TSM, 簡稱:臺積電)在大陸建立第一家晶圓工廠的計劃。臺積電是世界最大的晶片專業製造商,是為寶島明珠。

    上週日,首架台灣民航客機在兩岸分裂50多年後第一次在大陸著陸,此次有條件的間接包機航班旨在為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企業管理人士及其家人在農曆新年期間返鄉提供方便

    台灣商人在大陸的投資約有1,000億美元。去年,作為兩岸貿易轉机地的香港連續第二年超過美國成為了台灣最大的出口地區。

    根據JP摩根(JP Morgan)上週五發佈的題為《崛起的亞洲-2003》(Emerging Asia 2003)的報告,中國繼續帶動全球經濟增長,並將作為亞洲地區的進口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報告稱,中國今年的貿易總額有望超過日本。

    而與此同時,2002年台灣的失業率已是連續第四年創下新高。雖然台灣經濟經歷了2001年的衰退後已恢復增長,但經濟復蘇卻很容易受到外部影響的衝擊。由於目前本地市場需求疲軟,台灣經濟嚴重依賴出口。

    台灣人對一部宣揚大一統中國的電影可能過於敏感,特別是因為秦始皇在歷史上的地位依然具有爭議。台灣人自小被灌輸的是秦始皇的殘暴統治,如秦始皇為維護國家統一焚書坑儒。

    獨立電影博物館館長陳鬱秀説,台灣信奉多元主義。多元主義對差異持寬容態度,他相信一些中國人希望將來每個人都講中國話,而非英語。他説,文化的美─人類創造的文化─就在於它是不同認知的表達。陳鬱秀女士負責了包括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在內的一些項目。

    但如果某些電影是一個時代的符號的話,那麼《英雄》就是中國的時代符號。

    華爾街日報2003年01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