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從“在中國製造”到“在中國銷售”(三)

    紐約時報:從“在中國製造”到“在中國銷售”(一)(二)

    美國《紐約時報》2002年1月15日發表文章:中國製造,中國銷售(作者:約瑟夫卡恩/Joseph Kahn)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完成了一項調查,目的是研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外國投資者對發展中國家投資的回報率。研究表明對中國投資的回報率大約為13%到14%左右,基本上與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相同。這表明在這個階段中國市場的回報率只是處在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準。但是這其中存在著許多非市場因素,中國市場應當還有發展的潛力。況且對中國投資肯定比對印度投資要好得多。統計顯示對印度投資的回報率僅僅只有6%左右。

    針對外資公司在中國不盈利的説法,哈佛商學院的黃亞生教授表示:“外國投資者並不笨,在(中國)很多資本密集型行業裏西方公司的效益比中國本地公司高得多。中國公司在很多方面缺乏經驗,做得很差。”

    汽車工業就是最好的例證。在過去,中國的汽車工業是由政府牢牢把握的,從零件生産、投資到銷售都按照政府計劃進行。近幾年,政府終於放開了汽車業,使之走向成熟。

    這種良好的行業調整環境給通用汽車公司帶來了新的希望。在最初的投資失敗以後通用汽車公司看準時機捲土重來。1997年通用汽車公司與中國上海某公司展開了合作,建立了一家新型汽車製造廠。當時部分批評家認為通用汽車公司在遭受慘敗之後再次向中國投資15億美元是不明智的,最終還會血本無歸。很多人也認為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生産高檔的別克轎車風險太大,因為中國對這個檔次的轎車缺乏購買力。

    後來的實際情況是別克轎車銷售狀況極佳。去年年底通用汽車公司又發佈了一款新的別克轎車,這款車是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的,外表精緻,內飾豪華,並且為后座的乘客安裝了DVD播放器。通用汽車公司在增加新車型時曾經遇到過一些小麻煩,但是最終推出了幾種面向中國家庭的轎車。通用汽車公司原先計劃在合資項目開動五年以後實現年銷售10萬輛轎車的目標,事實上公司在去年11月就完成了這個目標,這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年零一個月。

    和通用汽車公司一樣,其他很多跨國公司在最初進入中國市場時都遇到了困難。一旦它們找到了合適的切入點它們就能夠適應中國市場。

    1995年微軟公司剛剛開始在中國市場上銷售其Windows作業系統時就遇到了麻煩。微軟公司銷售的簡體中文版Windows系統是由台灣的工程師翻譯漢化的,台灣工程師在程式的中文語言系統中加入了一些台灣方面反對共産黨的措辭,激怒了中國大陸的使用者。

    同時中國鼓勵各級政府機關使用Linux作業系統。Linux的內核是免費的和公開的,對Windows形成了競爭。中國政府的擔心如果使用Windows系統的話美國政府可以通過固化在軟體中的秘密程式(後門)竊取中國的情報。用中國人自己在Linux上開發的系統顯然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另外,微軟公司也受困于中國市場上眾多的盜版軟體。

    好在現在微軟公司在中國的情況已經好轉。2001年晚些時候微軟公司成功的説服了絕大多數中國主要的電腦生産商,在它們的産品上預裝微軟公司最新的作業系統Windows XP。這樣一來電腦製造商就會替顧客預付作業系統的費用。中國的新聞媒體報道説各廠家付給微軟公司的費用為每套作業系統近80美元,這並不比美國電腦生産商支付的少很多。

    微軟公司的一位亞洲地區執行官湯姆羅賓遜(Tom Robinson)表示:“中國確實是在改善市場環境,為軟體開發商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他透露説微軟公司在中國的收入正在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但他拒絕透露具體的數字。

    中國家用電器行業的競爭早就已經白熱化。幾乎所有的著名國際家電品牌都進入了這個市場,並與國內品牌展開血戰。業內分析家指出幾年來沒有一家公司能夠保持領先的地位和穩定的利潤。但是2001年東芝公司的在家電市場上取得了成功。東芝公司在中國東北大連市的合資企業推出了高檔的電視機,主要銷售給中國富裕的家庭。

    東芝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平田信正(Nobumasa Hirata)引用中國政府的統計數據説道:“在中國有70多家公司在生産彩色電視機,只有一家公司盈利,那就是我們東芝。可以想像這有多困難,但是我們做到了。”

    縱觀東芝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可以看出東芝對中國非常重視。東芝公司在中國製造筆記型電腦、冰箱、工業自動化設備和其他各種産品。隨著業務的全面展開,東芝公司也開始涉及彩電行業。平田信正認為以前中國市場體制和法規政策的不健全曾經是某些行業長期不利的重要原因。現在他覺得中國市場比東京東芝總部的預期要好得多。

    平田信正説:“以前的大家的想法是這個國家有非常廉價的勞動力,只適於做出口加工,但是我們發現中國的國內市場變得如此之大,這讓所有人感到驚喜。”

    對於移動通訊公司來説,中國早就已經不再是一個“潛在的市場”。到去年年底,中國共有註冊手機用戶2000萬人。兩大國際手機生産商美國的摩托羅拉公司和芬蘭的諾基亞公司主宰了巨大的中國手機市場。瑞典的愛立信公司、德國西門子公司和它們一同為中國提供移動通訊網路設備。

    中國國內的手機製造商也在奮起直追,並且通過低廉的價格打開市場。但是像TCL和波導這樣的品牌還遠沒有趕上外國對手。去年摩托羅拉公司市場佔有率有所增加,並超過了領先的諾基亞公司。政府資料顯示摩托羅拉公司售出的手機幾乎佔中國手機總銷售量的三分之一。

    摩托羅拉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緣于它的耐心。在過去的十年間摩托羅拉公司向中國投資了35億美元,並在天津建立了中國第一家手機晶片生産廠。現在它終於得到了滿意的回報。公司官員宣佈摩托羅拉公司全球收入的15%來自中國。

    以前曾經有傳言説總有一天中國政府會把所有通訊行業國有化。對此,摩托羅拉公司的官員表示長期以來通訊行業在中國確實是一個敏感的領域,但是中國政府現在對外國公司和本國公司一視同仁。這打消了大家的顧慮。

    摩托羅拉公司高級官員吉姆格拉多維爾(Jim Gradoville)説:“以前我們都必須是政府關係專家,因為不管什麼時候或者未什麼事我們都必須和政府打交道。現在情況越來越好,政府決不會給我們製造障礙。”

    中國網2003年1月2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