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從“在中國製造”到“在中國銷售”(一)

    美國《紐約時報》2002年1月8日發表文章:中國製造,中國銷售(作者:約瑟夫卡恩/Joseph Kahn)

    1992年通用汽車公司進軍中國的計劃最終成為了商業課程的反面教材。幾乎沒有一家大型國際公司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當時通用汽車公司對中國市場的預期是一百個中國人中有一個人會購買並駕駛通用汽車公司的雪佛萊汽車。通用公司認為這個估計是保守的,完全可以實現。實際上通用汽車公司這次嘗試的最終結果是僅僅售出了大約300輛皮卡(轎卡車)。通用汽車公司感到被中國市場完全愚弄了,成為了中國人眼中的笨蛋。他們當時完全沒有理解中國市場。

    今天,通用汽車公司終於從那場災難中走了出來,在中國市場上揚眉吐氣。他們在中國建立了六條柔性生産線,為中國生産一種超微型家庭轎車、一種帶真皮座椅的商務轎車和六種其他車型。2002年中國共生産各型通用汽車11萬輛。工業專家們的統計表明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製造一輛轎車的利潤率至少比在美國生産一輛同類轎車高出一倍。通用汽車公司的主管們終於可以對中國人説他們不再是笨蛋了。

    通用汽車公司中國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飛利浦墨斐(Philip Murtaugh)説:“我們有過痛苦的經歷,但是今天當我回首公司在中國取得的成就,對比近期我們在其他地區的事業,我可以自豪的説通用汽車公司對中國的投資是最成功的、也是最順利的。”

    從二十年前中國開始向外國開放自己的市場到今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一年,中國的市場不斷開放,逐步與國際接軌,它已經不再是外國人無法理解的迷。雖然還有一些外國投資者在中國虧損,但是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盈利。總體而言,在中國盈利的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大多數。或者説中國已經成為了跨國公司全球經營規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區。

    外國公司在中國經營的策略是值得注意的。長期以來外資企業都在利用中國廉價而熟練的勞動力生産出口商品。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裏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商品出口國。而去年中國出口的商品中有一半左右(總值約2750億美元)是由外資企業生産的。外資企業促進了中國的商品出口,也從中獲得了大量利潤。

    近年來,很多跨國公司開始將他們的目光投向中國的國內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國內市場越來越有利可圖,開放程度也越來越大。這是幾年前各大公司沒有預計到的。近年來全球經濟一直萎靡不振,而中國經濟異軍突起,一直保持著每年7%到8%的增長率。雖然大多數中國人買不起哪怕是低檔的外國産品,但是中國東部地區居民的年平均收入已經達到1200美元,從而形成了一個4億7千萬人的“準中級消費市場”。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擁有這樣巨大而誘人的消費市場,只有印度市場有可能接近這個數量級。

    去年外商對中國的投資總額大約超過550億美元。外來投資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外國公司在繼續利用中國勞動力的同時開始大舉開拓中國的消費市場。

    今天,中國消費者購買的行動電話數量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他們購買膠捲的數量超過了日本;他們購買汽車的數量超過了德國……而在這些商品的生産中外資企業處於支配地位。外國公司還參與了其他很多商品的生産,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商品包括DVD機、電器、重型設備、洗髮香波、電腦軟體甚至漢堡包。

    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經營行為不必向當地有關部門申報有關的財務資料,而且大多數外資企業也出於競爭原因拒絕公開他們的帳務細節,因此大家無法準確的掌握各企業在中國的盈利狀況。但是大多數跨國公司都對外宣稱目前他們在中國的業務幫助他們提高了全球總盈利。

    例如德國西門子公司和美國摩托羅拉公司,他們的官員都宣佈中國已經成為了他們最重要的移動電訊市場。在中國,兩家公司生産的行動電話和移動通訊相關設備每年為他們帶來幾十億美元的收入和利潤。

    東芝公司是日本電子業和工業界的巨人。東芝公司曾一度只將中國作為出口商品的生産基地。今天,東芝公司在中國的34個生産基地生産的産品中有三分之二在中國本土銷售。東芝公司中國總裁宣佈2001年該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高達20億美元。

    麥當勞和肯德基快餐集團在中國共擁有700多加快餐連鎖店。他們每年還要分別開設幾十家新店。柯達公司控制了中國攝影膠捲市場的63%。這曾經引來中國國內新聞媒體的強烈不滿,因為柯達公司幾乎在中國膠捲市場形成了壟斷。甚至星巴克公司也在中國開闢了廣闊的市場,它在中國各大城市開設的咖啡店為顧客提供咖啡和茶飲料,每杯價格大約2.50美元(20元)。

    一些跨國公司甚至開始向中國市場尋求幫助,由於公司在本土和其他地區經營損失嚴重,它們希望通過在中國的經營挽救母公司。正在走下坡路的電信巨人美國朗訊科技公司(Lucent Technologies)和北電公司(Nortel)在全球範圍經營不力,但是在中國卻能夠保持盈利。去年十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美國時為它們帶去了10億美元的合同。

    西門子資訊與移動通訊集團總裁彼特博格(Peter A. Borger)表示西門子公司在中國持續盈利近40億美元“彌補了我們在世界其他地方遭受的損失。”

    中國網2003年1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