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生活的“小康社會”

    日本《經濟學人週刊》2003年1月7日一期文章:重視生活的“小康社會”(日本貿易振興會北京中心所長江原規由)

    在江澤民主席領導中國的13年間,中國的國際地位獲得了空前提高。特別是中國經濟實現了年均9.3%的顯著增長,經濟實力已經躋身全球前六位。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數目也超過了40余萬家,現在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投資接受國。而且,像現今中國這樣接受如此鉅額外資的現象也是史無前例的。

    在2002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大上,胡錦濤接替江澤民成為了新總書記。今後,胡錦濤領導的中國共産黨將會把中國帶向何處呢?答案是:“小康社會”的全面實現。也就是説要構築一個“所有人都能感覺到生活舒適的社會”。

    “小康”一詞,要是換在日本,必能入選2002年“流行語大獎”。因為在2002年的中國,該詞隨處可聞、隨處可見。

    但是,儘管經濟規模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中國的每人平均GDP只有900美元水準,還屬於全世界落後水準。從鄧小平提出的“先富帶動後富”的“先富論”,到今天“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這一轉變標誌著中國要使特定階層的富裕擴展到人民各個階層的共同富裕的決心。這也可以説是在21世紀開頭,胡錦濤為首的新領導集體所指明的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

    關於這裡的“小康”概念,並不存在絕對性的標準,只不過是一種“今日勝過昨日,今年勝過去年,生活逐漸富裕起來的實際感覺”。如果非要定量化的解釋,可以借用中國某知名社會學家的觀點:“所謂全面小康社會,主要指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50%以下,第三産業在GDP中的比重在45%以上的發展狀態。”今天的中國還沒有達到這種水準。

    十六大上修改的新黨章中提出的目標是,到建黨100週年的2021年,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為此,前提條件是經濟規模的擴大。具體而言,就是到2020年要使GDP比2000年翻兩番,超過3.5萬億美元,為此這20年裏必須保持住年均7.2%的高經濟增長率。

    20年前,中國同樣提出過2000年的GDP要達到1980年的4倍的目標,並且順利實現。此次新提出的目標應該説是與前如出一轍,唯一不同之處在於新目標中更加重視提高生活水準。

    再從北京消費樣式變遷的角度來審視重視生活的“小康社會”的內容。

    首先是關於消費對象。如今在北京購買千元到萬元檔商品的人增多了。現在,街頭巷尾流傳著“北京人有錢買車,上海人有錢買房” 的説法。私車、私房和電腦可謂是萬元檔商品的代表。

    其次是關於消費傾向。從日常生活相關的商品到休閒娛樂、健康、教育和旅遊等服務性商品,消費的領域不斷拓寬。作為消費手段,從現金支付到信用卡付款,再到購買大型商品時的銀行貸款等,消費支付方式也呈現了多樣化。就北京而言,高檔商品和服務性商品的消費已經逐漸成為消費熱點,銀行卡和貸款的消費付款新方式正在普及開來。

    當然,汽車和住房並非人人都能買得起。但是通過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不斷推進,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商品必將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網2003年1月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