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距克隆成大熊貓僅一步之遙(附圖)

    美聯社2002年11月27日文章:中國距克隆成大熊貓僅一步之遙(作者:馬丁法克勒/MARTIN FACKLER)

    為了實現挽救瀕危的國寶大熊貓,中國科學家試圖採用生物克隆的方法維持大熊貓種群的數量。為了實現克隆大熊貓的夢想,中國科學家們潛心鑽研,攻克技術難點。目前已經克服了兩大技術障礙,只要再攻克一個技術難點,克隆大熊貓就能從夢想變成現實。

    在中國東南部城市福州舉行的一個大熊貓研究中心成立十週年慶典上,主持中國克隆大熊貓計劃的科學家陳大元在受邀發言中總結了他在研究中的發現。正是這個大熊貓研究中心資助了克隆大熊貓的宏大計劃。

    中國官方新聞社新華社在報道陳大元的這一發言時引述道:"只要再解決一個技術問題,中國就能成功實現克隆大熊貓的目標"。

    但其他一些中國科學家也不諱言他們對克隆大熊貓計劃成功性的懷疑。他們質疑以陳大元為首的科學家的能否將研究成果在實驗室裏絲毫不差地複製出來。

    中國科學院運作的這個科研項目目前在北京的一個實驗室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這一項目受到了中國許多科學家廣泛的質疑。他們認為這個克隆大熊貓的科研計劃不切實際,需要的資金也過於龐大。這些持反對意見的科學家們還指出,要挽救目前瀕臨滅絕的一千多只野生大熊貓,保護中國西南部山區的森林植被才是更有效的解決辦法。

    福州大熊貓研究中心負責人在轉述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時表示,克隆大熊貓項目的主要科學家陳大元告訴他的同行説,在大熊貓胚胎逐漸成長至分娩以前,找到維持大熊貓的胚胎在寄存母體的子宮中存活下來併發展為成熟個體的辦法是目前克隆大熊貓計劃面臨的最後的挑戰。

    陳大元聲稱,研究人員能在克隆大熊貓這一艱難項目上取得目前的成果,使這一夢想接近變成現實主要得益於兩個科研難題的成功解決:一是如何利用其他動物的去核卵子培養大熊貓的受精卵;二是如何將成長中的大熊貓受精卵轉移到寄存母體的子宮中去,而這裡的寄存母體也是其他種類的動物。

    由於只有20%的雌性大熊貓能夠産生發育完全有生殖能力的卵子,為了保證成功率,科研人員不得不使用家兔的去核卵子培養大熊貓的胚胎,陳大元介紹説道。

    受精能力較低是造成大熊貓繁殖率低下,種群數量稀少的主要原因。

    1998年晚些時候,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了大熊貓的人工受精,培育出了大熊貓的胚胎。直至去年,中國科學家才最終成功地將一個人工受精的大熊貓受精卵移植到一隻貓的子宮中進行培養,主持中國克隆大熊貓計劃的科學家陳大元介紹説道。但是胚胎成功移植僅兩個月後,這只承擔了大熊貓受精卵寄存母體角色的貓就中途死亡,因此大熊貓的克隆實驗並不能説是完全成功了,陳大元坦言道。

    陳大元表示,下一步中國科學家將從和大熊貓比較接近的物種(如熊)中選擇新的寄存母體,以觀察胚胎能否在寄存母體中存活下來,但是他並沒有透露他們需要多長時間來攻克這一科研難關。

    然而,對克隆大熊貓計劃的可行性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也不乏其人,北京大學大熊貓研究員王大鈞(Wang Dajun的音譯)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示,他並不認為陳大元領導的科研小組已經找到了利用兔子的卵子連續製造大熊貓受精卵的方法。

    王大鈞研究員指出,從事克隆大熊貓項目的研究人員似乎也不能準確解釋1998年進行的人工授精試驗何以能夠成功,這可能意味著這些科學家並不一定能順利地重復大熊貓人工授精的實驗過程。

    王大鈞還表示,即便陳大元確實實現了大熊貓的人工授精,也並不意味著克隆大熊貓成功在望。因為在其他哺乳動物的克隆實驗中,至今沒有培養出任何健康的克隆成體,而實現這一步才是用克隆的方法挽救瀕臨滅絕的大熊貓的關鍵。

    "克隆對拯救種群日益稀少的大熊貓毫無意義。因為即便我們能克隆出幾個大熊貓個體,它們要麼壽命不長要麼不是很健康",王大鈞接著説道,"如果我們依靠克隆技術來挽救大熊貓的話,等到這一技術變得成熟可行時,大熊貓恐怕早就從人們的視野裏徹底消失了"。

    中國網2002年11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