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同社特集:逐鹿中國市場

    (1)日美歐汽車公司紛紛進入中國

    日本的汽車生産商正式進軍世界上最後的巨大市場—中國。豐田汽車從10月起開始生産小轎車,以此為起點,日産汽車明年也將進行生産。日本的汽車生産商將和大眾等先行進入中國市場的歐美廠商一同展開激烈競爭,並且在中國市場上的激烈競爭態勢今後將進一步擴大。

    豐田汽車10月8日開始在天津生産箱型轎車“VIOS(威馳)”,計劃年産3萬輛。此外,豐田于8月和收購了合資方天津汽車的中國最大汽車生産商第一汽車(吉林省)簽訂合作協議。

    由此,再加上豐田在天津進行汽車生産,豐田公司逐步建立起了從小型車到高級轎車的生産體制,力爭2010年年産量達到30萬-40萬輛,市場佔有率到達10%,今後的投資規模為600億日元到1000億日元。

    日産汽車通過近兩年的協商,9月宣佈將和東風汽車(湖北省)進行合作,成立合資公司。2006年商用汽車和小轎車合計年銷售目標為55萬輛,預計投入資金約為1500億日元。

    早一步生産和銷售“雅閣”轎車的本田公司,通過和廣州汽車等合資,力爭在2005年之前使年産5萬輛“FIT”級小轎車的生産工廠投産。吉野浩行社長高度評價説:“中國逐漸擁有了技術實力。一般的鋼材和零件要優於其他的亞洲國家。”考慮將中國作為國際的“製造”中心,專門向歐洲和亞洲其他國家出口。

    近年來保持10%以上增長率的中國國內汽車生産量在2002年定能突破300萬輛。根據UFJ綜合研究所的估算,中國的汽車市場最晚在2015年到達830萬輛,超過日本(590萬台),成為世界第二的汽車市場。

    中國存在這樣的潛在需要,入世後將漸次放寬對外資的限制,同時還擁有廉價且優秀的勞動力,這些因素更加快了日本汽車生産商進入中國市場。

    (2) : 技術空殼化的擔憂

    由於日本汽車産商全面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為此,有人開始擔心技術和生産據點的外流將會導致國內汽車産業的空殼化。

    出席10月天津豐田汽車開工式的張富士夫社長站在該廠剛下線的新車前,充滿力量地宣佈“豐田汽車的技術將盡可能地轉移出來,為中國汽車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豐田汽車向中國轉移技術的熱情也非常高漲。與豐田汽車攜手合作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所在地的吉林省長春市計劃建成一個吸引日本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的工業園區,10月份,招商代表團訪問了東京和名古屋。

    豐田汽車和技術援助方的金盃汽車(遼寧省)進行合作,在瀋陽市建立了“技工培訓中心”,已有3000人從這所學校畢業。學生沙震宇興奮地説:“在這裡可以用中國工廠裏沒有的機器來學習一流技術,”人才的素質正在提高。

    “沒有把國內汽車生産轉移到中國的打算吧”。雖然目前的企業業績良好,但豐田汽車工會還是死盯住將來雇傭形勢,同意企業方今年工資零增長的要求。一名擔憂企業在人工費用僅為日本二十分之一的中國擴大生産規模的豐田汽車工會幹部在天津工廠投産前向企業管理層進行了這樣的牽制。雖然管理層的回答是“不會這樣做。中國是個應當警惕的對手”,但工會仍有一絲不安,他們擔心“會不會像電機産業那樣,(最後)走國內工廠裁員的道路?”

    雖然在混合動力車方面,豐田擁有世界領先技術,但卻不能保證能始終保持其技術優勢。在天津豐田工廠中,機器人自動化技術目前僅僅停留在一小部分中。

    白水宏典副社長表示“我們充分意識到中國(發展),正在開發留存在日本的技術”,顯示出極為先進的環境關聯技術不會輕易轉移出日本的姿態。

    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會出現超過日本的巨大市場和支撐這個市場的汽車産業。一直到那個時候為止,保持“難以超越的”(張社長語)領先一步技術將是防止日本汽車産業空殼化的關鍵所在。

    (3)中國的私車時代還未到來

    連續十年GDP保持兩位數增長,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GDP)超過4500美元,按城市劃分標準來看,中國上海已自豪地達到“中等發達”水準。雖然對普通市民來説,汽車仍屬高消費,而且所謂每家一車的真正的私車時代還未到來,即便如此,高收入階層和白領階層對私家車的需求正穩步上升。

    在上海市西北角中山北路附近集中著一些新車銷售店和二手車市場。公司職員周俊(28歲)説:“為了能享受平日上下班和週末郊遊的駕駛樂趣,我們夫妻二人想買一輛15萬元左右(約230萬日元)的車。”並對上海大眾(上海汽車和德國大眾合資)最新推出的價值13萬元的新款轎車“POLO”(1400CC)加以品評。據稱,60%為自有資金,其餘的向針對白領階層的銀行貸款。

    在二手車市場裏,一名男性個體經營者(45歲)在仔細檢查一輛標價為3萬8千元的二手小型麵包車(1200CC)説:“想買輛車來搬運商品。因為買不起貴的,所以這個價是最高價了。”另外,雖然一輛二手的紅色馬自達跑車標價高達20萬元,但一位身邊帶著個時髦年輕女子的企業老闆對這輛車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説:“因為它與眾不同,引人注目”。

    但根據對上海市2000戶家庭的調查,想買私家車的家庭為8%,5年內希望實現私車夢想的家庭僅有3%。其中有33.7%的人認為車價太高,有15.6%的人認為汽車保養費用太高,可見對普通家庭來説,私家車仍高不可攀。

    汽車專業雜誌《上海汽車》主編朱盛鐳分析説:“雖然中國的高收入階層已進入了汽車時代,但購買私車的主力軍——中間階層尚未形成,對大多數人來説,目前主要是購房消費和教育消費。”

    朱主編説:“對中國人來説,汽車是相當於年收入兩倍以上的高額商品,顯示了其社會地位。”買得起車的人要求更加高,他們和工薪階層所買的一般“百姓車”不同,希望能買到更高檔的多車型汽車。至於價格,目前沿海地區比較現實的車價為10多萬元,內陸地區為6到7萬元。

    ——共同社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