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北約從僵局到對話

    北約一位高級官員最近透露,稱中國近日已經同北約接觸,探討是否可以共同開展戰略對話的可能性。根據路透社報道,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關呈遠在今年10月10日與北約秘書長羅伯遜舉行了秘密會晤,提出雙方未來應定期接觸,討論一些戰略概念,共同威脅以及北約在中亞地區的活動等。在北約,或者西方國家眼中,這似乎是鐵樹開花,北約自成立以來53年中第一次聽到中國表述進行戰略對話的願望。北約方面馬上表示"非常願意與中國展開對話"。有關會談將在明年某個時候開始。

    在驚訝之餘,華盛頓的研究中國問題和北約問題的專家都對此謹慎地表示了歡迎。

    美國"謹慎"多,"歡迎"少

    藍德公司的中國問題專家,亞太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毛文傑(英文名:James Mulvenon)認為華盛頓對此目前是"謹慎"多,"歡迎"少。

    "首先美國的'謹慎'是因為以往一些(負面)經驗,所以不知道這中間到底是在發生什麼。自1991到2001年以來,中國針對北約的部分戰略就是在歐洲和美國之間挑撥離間,致力於楔入引起兩者不和的因素," 毛文傑説。

    武裝介入臺海問題的擔心,同時害怕美國在亞洲創立一個北約模式的地區安全聯盟機制來制衡中國。中國對北約的敵視情緒在1999年北約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後進入頂峰。在這次事件中,三名中國駐南記者不幸遇難。 "美國看到中俄同歐洲接近心裏有些不安的另兩個原因是,現在跨大西洋關係因為伊拉克的問題比較緊張。還有,美國和歐洲對華政策的角度非常不同,美歐對彼此的對華政策基礎或是不了解或是不認同。歐洲國家對華政策同美國相比要更避免直接衝突,更傾向於強調中國'法治'建設;歐洲國家也更願意出錢,派律師,工程師來幫助中國就他們關心的方面進行改進。然而,美國的對華政策在以上問題比起歐洲國家,關心程度要差得好遠。這些都使得美國不免對中國與北約的靠近有些'關心'," 毛文傑説。

    鐵樹為何開花?

    為什麼中國忽然忘記1999年對北約的"深仇大恨",調子變軟?

    美國北大西洋理事會負責歐亞關係研究的寇邦尼女士説,她認為中國現在意識到目前同美國合作,而不是同美國作對,更符合她自己的國家利益。因此,中國目前想保持開放,積極的態度,至少先了解美國所主導的北約是什麼東西。

    毛文傑認為中國接近北約是想在北約"外向型"轉變過程中施加影響。過去中國不是不向對美歐關係施加影響,但是過去的"離間計"不起作用。中國只能選擇會起作用的策略來施加影響。"中國非常在意自己不處於國際社會週邊位置。她仔細地看別人如何説,如何做。中國對北約的看法有可能象她對聯合國的看法一樣逐漸轉變。在中國處於聯合國週邊世界時,中國把聯合國看做'帝國主義'的操縱工具,然而,中國現在已經自己加入撰寫聯合國理念或行動準則的隊伍。中國對北約有可能出現同樣的態度轉變,"毛文傑説。

    另外,毛文傑將中國與北約的接近也歸結為發展中國對俄政策和對中亞政策的失敗。

    中俄結成所謂的'戰略夥伴'關係,相互交換和響應對方的外交調子和立場。比如中國會批評北約東擴;俄羅斯對日美加強安全合作同盟表示反對,同時批評美國對臺軍售。然而,俄羅斯在反導條約上對美國妥協,9/11之後普京進一步向華盛頓靠攏,這些都是讓中國感到被兩面討巧的俄羅斯"出賣"的失望。

    在中亞政策方面,中國極力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毛文傑認為中國是想別國想染指中亞要先問中國的意見,然而9/11後,美國以實際行動表明她並沒有認同中亞是中國的"勢力範圍"。 歐洲更是積極介入中亞和平問題和各項發展,包括訓練中亞軍事維和人員。所以,中國想真正在中亞發揮影響,必須和北約進行戰略合作。

    最後,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台灣仍是中國各種外交政策的出發點,在其對北約戰略靠近中也可以聞出"台灣"的味道。

    "大概促成中國真正放心和北約進行接觸的原因是她看到為了一個伊拉克鬧得不亦樂乎的北約更不會在武力干涉台灣方面找到共同點,"毛文傑説,"北約現實中遠不如人們希望的團結。"

    北約是否會被移栽到東亞?

    中國因為自己的歷史教訓,傳統上反對結盟政策,不願意被別國意志束縛。中國從冷戰結束後不僅看不順眼北約,更反對日美同盟關係。從九十年代中,中國強烈不滿的美日防禦指針的出臺。中國對北約的態度鬆動並不會意味著她對東亞安全同盟的認可。

    "北約和日美同盟是完全兩類動物。中國可以同北約的不同國家分別發展關係。而在日美同盟中就沒有選擇,"毛文傑説。"另外,三邊同盟理論上是不穩定的,也不會成功。過去也有中日美三家坐在一起的時候,日本總是安靜的,那就只剩下中美兩家在説話,所以日本就感到被孤立。"

    另一種東亞可能建立的地區安全模式是目前存在的東盟+3國,然而這一模式不僅低效,毛文傑説,美國也因為感覺在中間被排擠而對整個東盟+3國安全合作乾脆不感興趣。

    雖然中國同北約接近讓人浮想聯篇,但是可以預料的是這一思路只是應做個案處理。

    陳雅莉,《華盛頓觀察》週刊,2002年第11期,2002-11-20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