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東盟會議上唱主角

    中國獨擅勝場

    (日本《産經新聞》2002年11月5日 作者:鈴木真)

    和東盟(ASEAN)締結以實現自由貿易協議(FTA)為主要內容的框架協議、對日本和南韓提出締結FTA的議案、和東盟發表反恐怖宣言——。4日開始的以東盟首腦會議為主的一系列會議好像成了中國的獨角戲。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今年東盟夥伴的主要角色,今年將成為日後值得記載的一年。

    會前,東盟首腦會議事務局把需要注意的事項一條條寫下來,作為報道資料散發出去。全部8條事項中,有4條是關於“框架協議”等涉及到中國的,而和日本有關的只有小泉純一郎首相今年1月對東盟提出的“所有經濟合作設想”。從一開始大家就清楚誰是會議的主角。

    實際上,一開始中國的態度就顯得非常積極。1日,朱鎔基總理第一個抵達金邊,並對柬埔寨進行了正式訪問,2日,和東盟簽署了農業合作備忘錄,向東盟各國展開了微笑外交。

    4日和東盟簽署的框架協議也是在中國的主導下得以落實的。在前年的東盟首腦會議上,中國推出了在東亞設立自由貿易區的設想,在此基礎上中國和東盟在去年的首腦會議上定下了“十年以內”的明確目標,就實現自由貿易協議達成了一致意見。

    東盟內部對和中國締結自由貿易協議還存在著強烈的擔心,“會不會被巨大的中國吞沒”。出於對這種擔心的考慮,框架協議中設立了“提早收成(early harvest)”計劃,對農林水産等8個領域的産品提前實現自由化。這是中國對農産品出口較多的東盟方面讓步的結果,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拉攏東盟”的明確戰略。

    不好對付的中國

    (日本《讀賣新聞》2002年11月5日作者:深澤淳一、石井利尚)

    自中國總理朱鎔基去年提議“十年內締結自由貿易協議”、得到中國和東盟雙方首肯、並於今年5月開始作業部長會議之後,經過大約半年的時間,終於簽署了包括從2005年開始分階段廢除關稅等內容的框架協議。

    之所以能夠進行如此迅速的調整,是因為針對東盟的主要出口産品——一部分農産品,中國表示將在貿易自由化之前和發展較為落後的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加強經濟合作。

    和中國在輕工業産品領域有競爭關係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國內的“中國威脅論”還甚囂塵上,對自由貿易協議還持慎重態度。對此,中國對東盟方面採取了“懷柔”政策,強調“中國的發展將給東南亞帶來機會”(國家副主席胡錦濤),以高超的戰略掌握了主導權。

    日本落在後手

    (《日本經濟新聞》2002年11月5日作者:和田滋)

    東盟和日中韓三國首腦會議上,日中在亞洲建立自由貿易協議一事上所顯示出的速度差可謂十分明顯。4日,中國和東盟就自由貿易協議的框架達成了一致意見,並對日韓提出了三國自由貿易協議的議案。面對憑藉經濟增長不斷採取攻勢的中國,落在後面、被迫向前追趕的日本現在還沒有絕對的經濟力量。

    “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值得繼續探討。”4日,小泉純一郎首相以“時期尚早”為由,拒絕了中國朱鎔基總理提議的日中韓自由貿易區設想。

    原因是和中國在法律制度上存在著太大的差異,同時還有農産品方面的摩擦。日本推動日韓兩國自由貿易協議也有牽制中國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提出三國協議確實出人意料。

    中國在自由貿易協議上的動作很快。本來東亞的自由貿易協議動向,是以日本和新加坡的探討為發端的。中國為與此抗衡,在2000年秋天的首腦會議上向東盟全體國家提出了締結自由貿易協議的議案。去年同意開始磋商,本次會議簽署了框架協議。

    日本政府人士認為,對中國來説,由自己主導的自由貿易協議也是安全保障上的需要,可以疏遠東盟和日美的距離。相反如果以日本新加坡為契機、日本和東盟各國相繼締結自由貿易協議,中國就會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

    在這種危機感的促使下,中國迅速取得了先手,而日本的行動一直沒能按預期設想的進行。本來以中國為目標,預計此次會議能夠和東盟達成開始自由貿易協議磋商,但一直手忙腳亂,直到開會前還沒有準備好文件。

    本來東盟各國也並不是真心想和中國結成利害一致的關係。他們最大的目標是希望通過輕易打入中國市場,進而把集中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分散到東盟。為了和中國取得政治上的平衡、並以競爭的方法吸引投資,因此非常期待日本能夠積極地參與自由貿易協議。

    但是,關鍵在於在日本國內牽扯到農業這個最大的政治問題,因此始終對此沒有多少熱情。馬來西亞政府對日本政府的自由貿易協議戰略作了一個“不明確”的明確斷語。

    ——以下摘自《參考消息》

    [日本《産經新聞》11月5日文章]中國總理朱鎔基提議在日中韓之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日本的長期方針是“在與南韓和東盟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後,再研究與中國進行談判”,這樣,中國就搶佔了主動權。不過,日本政府準備繼續把與南韓的合作和自由貿易協定磋商放在優先位置,而繼續觀察中國的東南亞戰略。

    中國在去年底加入世貿組織後,不僅大力推進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磋商,而且向日韓兩國提議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樣就搶佔了包括日本在內的有關各國的風頭。小泉純一郎首相身邊人士都表示:“現在已經感覺到了中國氣勢的威脅。”

    政治經濟成果豐碩

    [日本《讀賣新聞》11月5日文章]題:中國為進軍東南亞打下基礎

    在4日剛剛結束的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等一系列重要會議中,中國在政治和經濟兩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果,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通過了預防南海主權爭端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國將立足於這些協議,推行向東南亞滲透的戰略。

    中國與東盟10國的貿易額在去年為416億美元,只略高於中韓雙邊貿易額。中國與東盟雙方確實都是“尚待開發的市場”。

    4日簽署的“框架協議”將成為中國真正開拓東南亞市場的基礎,同時也是東盟國家參與中國市場的依據。此外“行為宣言”則是從政治和安全方面保證快速經濟接近的一種嘗試,該協議是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條約,是類似君子協定的“宣言”。其所限地區只是“南海”,沒有明確提及爭議當中的“南沙”(斯普拉特利)群島和“西沙”(帕拉塞爾)群島,具有擱置爭議焦點的特徵,不過對於中國而言,該宣言可謂“在東南亞外交上的成果”。

    東盟戒心有待消除

     [日本《東京新聞》11月5日文章]題:東盟對中國依然懷有戒心

     與東盟首腦會議相關的一系列會議于4日落下帷幕。東盟外交人士評價説,本次會議具有劃時代意義。尤其是中國與東盟之間確認加強雙邊關係的協議,具有重要意義。

    儘管如此,東盟對中國的意圖依然抱有戒心。因此東盟不僅加強了與美國在反恐怖方面的合作,而且也在謀求與日本發展關係,並將於5日同南亞大國印度首次舉行首腦會談。可以説,這都是地區小國集團謀求生存的一種平衡策略。

    [美聯社金邊11月4日電]東南亞國家今天通過了中國提出的一項自由貿易協定。一些專家説,除了追隨這個地區超級大國外,它們別無選擇。

    東盟的10個成員國明確承認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具有優勢。但是,許多人對北京的影響力最終會達到什麼程度感到不安。

    柬埔寨一位高級官員説:“我們完全明白,中國是一個超級大國。保持與中國的經濟聯繫非常重要。”

    中國一直向柬埔寨提供重要的捐助。許多人在想,有朝一日,中國會要求柬埔寨做出什麼回報。

    國際河流聯絡網的阿維娃.英霍夫説:“在這個地區,沒人敢站出來和中國對抗。”

    中國網2002年11月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