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德國中小企業擬走向中國

    據最近的一個調查報告,從未涉足中國市場的那些德國中小企業將有相當多開始走向中國,而且就在今年和明年。這類企業的數量有明顯增加。德國之聲中文網就此採訪了調查報告的起草人之一羅姆巴赫博士。

    這個調查報告是由路德維希港應用技術大學東亞所與慕尼黑的哈爾曼.海默爾拉特管理諮詢公司合作起草的。據起草者之一,管理諮詢公司的羅姆巴赫博士告知,問卷髮給了600個挑選出的中小企業。挑選的標準是:這些企業至今跟中國沒有業務關係。600個企業平均分佈在機械製造,電子技術,藥品,化學,紡織品和汽車(零配件)這6個領域中,即每個領域100個企業。

    羅姆巴赫博士説:調查表明,對中國市場的興趣非常大,而且已經非常現實:這些企業中,42%表示今年年內就將進軍中國市場,另有20%表示將在2003年底之前進軍中國市場。還有10-15%左右表示將在5年之內進軍中國市場。只有20-25%表示不考慮。不考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企業本身不是出口型的,企業沒有做這方面工作的人員,企業的經濟狀況目前不允許作更多的“擴張”,等等。但幾乎所有企業都認為,中國是最有潛力的市場,這是毫無疑問的。

    至於為什麼要進軍中國市場,德國中小企業放在首位的理由是:中國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第二位的理由是中國目前的市場容量大。第三位的理由是要以中國作為橋頭堡,兼顧亞洲其他國家市場。

    在打算進軍中國的中小企業中,79%的企業打算向中國出口,16%想在中國建立自己的獨資企業,只有5%的企業打算建立合資企業。羅姆巴赫博士表示,只有那麼些企業打算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使調查者們感到驚訝。因為,在中國,有些領域只能建合資企業,獨資是不允許的。而且,在那個陌生的天地,德國中小企業獨家去闖天下是很不容易的。

    至於為什麼大多數中小企業選擇出口,羅姆巴赫博士説,他們認為,大多數中小企業把出口作為一個試驗階段,看一看實際效果與情況再説。許多德國中小企業顯然認為,一下子就在中國建點,風險太大了。

    至於為什麼大多數想在中國建點的企業選擇獨資,而不要合資。羅姆巴赫博士的看法是,主要是因為西方合資企業在中國的負面經驗很多,尤其是認為很多中國夥伴不可靠。一個調查數據很説明問題:54%的企業認為中國夥伴不可靠。

    據該調查報告,使許多德國中小企業至今對中國持觀望態度的主要是三個障礙:一是中國的保護主義和法律的不穩定,尤其是審批手續太複雜,進口關稅太高,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不夠;二是文化差異,尤其是不同的價值觀,語言障礙,資訊不流暢等;三是中國人購買力還太低,而中國市場上競爭太劇烈。

    調查中出現了相互矛盾的數字,68%企業認為現在中國市場的容量不成問題,但同時有56%的企業認為,中國接收本企業産品的購買力太低。中國近年來雖然保持著驚人的增長,但目前3600歐元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畢竟還太低(德國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是25250歐元)。

    從競爭的角度看,中國國內産品一般比外來品價格要低得多。儘管外國産品有品質和品牌方面的優勢,但接受調查的企業中仍然有56%對中國企業的競爭感到害怕。大多數企業認為,他們的産品頂多能成為少數有錢中國人的特權商品。

    顯然,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的這些德國中小企業跟已經在那裏立足的企業看問題的角度大不一樣,但顯然受到他們的影響。據上海的德國代表處與德意志銀行今年6月的一個調查報告,已在中國的德國中小企業82.%認為他們在中國的業務是成功的;78.3%表示達到或超過了計劃的盈利。

    ——德國之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