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廣東關注貧富差距問題

    [香港《南華早報》10月14日報道](記者 米強)廣東省是中國經濟改革的開路先鋒,它在過去20年中的顯著進步令其他地區望塵莫及。

    廣東人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1979年至2001年間,城鎮居民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412元上升到10415元,平均每年增長15.1%。

    廣東省的經濟發展是靠市場需求推動的,在中央政府設法縮小沿海城市與內地省份的貧富差距之際,它是否可成為其他地區的樣板呢?

    廣東省嚴重依賴出口,去年的出口總額相當於全省生産總值的74%,而就全國而言,這個比例只有23%。

    廣東省自身的發展狀況最能證明,以外資和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模式不適用於國內其他地區。

    廣東省的經濟成就主要給珠江三角洲的八大城市帶來好處,而該省北部、東部和西部地區的發展明顯滯後。這種不平衡局面造成了財富分配不均,珠江三角洲的平均年薪為16337元,而汕頭只有9127元,湛江只有8057元。

    從理論上講,隨著珠江三角洲的工資水準和土地價格上漲,外資出口商應當會把業務轉向內地。但這種局面沒有出現,也不大可能出現。由於勞動大軍的流動性增強,每年有數百萬人擁向珠江三角洲打工,既然大山向你走來,你又何必向大山走去呢!

    珠江三角洲流動工人的收入大多流回了貧困家鄉,這同美國裏根政府以及小布希政府的“滴入式”經濟有著異曲同工之趣。

    然而,公司必須繳納的租金和賦稅留在了三角洲,為道路、港口、發電站等重要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了資金。

    廣東省的貧富不均現象引起省政府的高度重視,這也反映出中央政府以沿海與內地、城市與鄉村收入差距的關注。

    ——參考消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