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走向外部世界的大門:外電評中國西部地區推廣普通話

    [埃菲社北京10月16日電]在佔國土面積50%、大部分居民是少數民族的中國西部地區,已經開始推廣普通話。

    儘管中國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要求全國的56個民族都來學習普通話,但這項運動的成果並不盡如人意,少數民族自治地區(西藏和新疆)和西北部省份(甘肅和青海)相當一部分居民仍然不懂普通話。

    西部地區很多人出於文化和其他原因不願學説普通話,這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西部的現代化進程。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央政府2001年1月頒布了《通用語言文字法》,要求播音員、電視節目主持人、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和公務員都必須説普通話。

    此外,還從1994年開始實行普通話水準測試,目的是到2004年以前使大城市的政府工作人員都能説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迄今為止已有大約500萬人參加了測試。

    政府認為,西部地區的公立學校只用方言教學是不合適的,沿海城市居民也對此表示不理解。

    在9月16日至22日的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期間,教育部官員袁鐘瑞強調了語言上的統一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繫。

    他指出,現在的情況是,北京人聽不懂廣東人説的話,而浙江等發達省份內部又有著十幾種方言,在西部,特別是偏遠地區,情況就更嚴重了。

    另一方面,語言專家王均希望西部的居民和政府工作人員改變觀念,因為教育是打開進步之門,他否認推廣普通話是執行“文化同化”原則。

    他表示,推廣普通話的目的是實現當地的雙語化。西部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人們可以同時使用民族語言和普通話,不會有任何形式的限制規定。

    教育部的另一名官員魏丹説,當局應該努力徹底改變一些農村地區的觀念,中國應該加快通用語言進入全國各個角落的速度。

    語言學家和教育部的官員都一致認為,如果西部地區不能很好地推廣普通話,就無法吸引到必要的投資,也無法擺脫落後的局面。

    當三年前中國政府啟動宏偉的西部大開發計劃的時候,青海少數民族研究所的負責人就指出,西部大開發的成功要依賴於同外界的交流是否通暢無阻。

    來自香港和台灣的企業家代表團同西部地區談生意的時候,都必須找一個翻譯,因為當地居民連最基本的普通話都不懂。

    魏丹認為,新疆的經驗值得借鑒,那裏多數的居民都不是漢族,但大部分中小學校都採用了維語和漢語雙語教學。

    這種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時,還可以打開走向外部世界的大門。

    《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每個少數民族都有權在遵守憲法的前提下,保留自己的語言,將其作為交流工具。

    ——參考消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