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接觸的必要性

    香港《亞洲華爾街日報》10月9日文章 題:與中國接觸的必要性(作者 詹姆斯多恩)

    美中安全評估委員會和五角大樓最近的報告顯示,華盛頓對中國將成為美國全球經濟和軍事優勢日益嚴重的威脅存在深深的疑慮。然而,背棄接觸政策,重回圍堵政策的老路,把中國作為敵人而不是一個正常的大國來對待,卻是大錯特錯的。維持與中國的關係,避免極端對抗或一廂情願的思維,將是美國政策制訂者在今後10年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中國經濟的擴張完全是因為北京允許更大的經濟自由。迅速增長的貿易提高了中國的每人平均收入,為中國人民提供了新機遇。1978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僅為206億美元,到2001年末,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了5098億美元。中國加入世界市場競爭的願望是消費者的福音,這並不對美國的安全構成威脅。

    美國的保護主義者對於美中龐大和日益增長的貿易逆差以及美國增加對華投資耿耿於懷。不應讓他們淺薄地以國家安全和人權為由阻礙貿易自由化。

    美中貿易進一步自由化是一項雙贏戰略,它能對促進和平與繁榮發揮重要作用,圍堵只能適得其反。

    安全評估委員會7月份提交國會的報告《美中經濟關係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中提出了40多項建議,其中的許多含蓄地假定中國是美國經濟和軍事優勢的威脅。國會不應採納這些危及對中國接觸政策的建議。

    該委員會的報告還支援恢復美國貿易法案的“超級301”條款,要求布希政府“確定和報告在中國不能遵守其WTO承諾時,可以最有效地使中國對美國産品開放市場的其他手段”。

    這一措施是不明智的。應該給中國充分的時間來履行它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義務,以及1999年市場準入雙邊協議中規定的對美國的義務。

    美國應該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把具體的重大案例作為目標,而不是試圖起訴所有違反貿易協議的行為。開放中國市場是符合華盛頓和北京的利益的。

    同樣,國會不應採納該委員會“修訂特別規定針對非市場經濟體的反傾銷稅法”的建議。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保護美國産業免受來自這些經濟體的進口産品的不公平競爭”。事實上,在反傾銷案中動用這項“非市場經濟體”做法使中國受不了不公待遇。它阻礙中國實現其相對的成本優勢。

    此外,中國的經濟自由評級高於俄羅斯,而歐盟已經摘掉了俄羅斯的“非市場經濟體”標簽。美國應該對中國做同樣的事情,美國消費者將從中得到實惠。

    不應讓保護主義者的好惡主宰未來的美中關係,該委員會的報告在這方面發出了錯誤的信號。不應把中國看作威脅,相反必須與中國進行互利合作。正如華盛頓州中國關係理事會執行理事約瑟夫。鮑裏奇指出的:“該委員會要建立的嚴厲制度根本不會促進美國的長期安全。相反,它會損害中美共同利益。”

    在許多方面繼續貿易自由化和接觸,包括允許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的更為開明的簽證政策,尤其是在法律、經濟和人文領域,將帶來長期的好處。自由貿易可以幫助中國實現正常化,使它變成一個現代經濟體和法治的文明社會。

    自1978年中國經濟改革開始以來,貿易的增加促進了市場發展,為千百萬人帶來了機會,並且大大提高了生活水準。尤其是在沿海城市,經濟自由化取得了最大的進步。美國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是通過保持建設性的合作關係,促進中國的自由化趨勢。實現這一目標最直接的手段是密切貿易聯繫。

    ——參考消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