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外資選擇中國
冼國明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是聯合國負責與外國直接投資及跨國公司相關事務的中心機構,其每年發佈的《世界投資報告》匯集了國際投資界眾多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分析年度最重要的經濟現象、趨勢和問題,並提出帶有規律性的意見和建議,具有極高權威性。在最近公佈的《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中,貿發會議對中國吸引外資和擴大出口的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跌51%,而中國則增長了15%

    9月17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在全球發佈了《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報告顯示,2001年全球範圍內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大幅下降了51%,猛跌

    至7350億美元,這是近10年來的第一次下降,也是30年來降幅最大的一次。外國直接投資出現全球性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不景氣,進而導致跨國公司信心下降。過去一年裏,以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為中心的三大經濟區經濟增長放緩、國內需求下降,加之“911”事件的影響,致使跨國並購值大幅縮水,直接導致全球外資流量銳減。2001年全球跨國並購總值只有2000年的一半,跨國並購的數量也從2000年的7800起下降到2001年的6000起。

    這次全球範圍的外資流量下降對發達國家影響最大,下降幅度達到59%,而發展中國家只下降了14%。但從外資的數量來看,發達國家仍佔據了外資的大部分。2001年,5030億美元外資流向發達國家和地區,佔全球流入量的86%,而流入49個最不發達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只佔總流量的0.5%。

    在全球外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仍然保持了持續增長。中國在2001年吸收外國直接投資46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在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以下簡稱為國家)的排名中由2000年的第九位升至第六位,排在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之後,繼續位居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之首,比位居第二的墨西哥高出將近一倍。預計2002年,中國的外資流入總量將突破5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未來幾年中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勢頭。

    中國利用外資不但業績優秀,而且潛力巨大

    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是舉世公認的,尤其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各國投資者非常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以及投資環境。從外國直接投資的凈流入量來看,中國達到451億美元,居世界首位。世界上其他主要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大國的資金流出量都大於流入量。

    同時,中國近年來也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建項目投資吸收國。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有兩種方式,一是新建項目投資,二是並購。許多發達國家所吸收的鉅額外國直接投資主要是跨國公司之間的並購,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則以新項目建設方式為主,在2001年的468億美元的外國投資中屬於新項目投資的有445億美元。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説,新項目投資比企業並購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它可以直接為東道國創造生産和技術能力,促進東道國實現産業結構調整。

    中國在利用跨國公司投資方面,不但業績優秀,而且未來仍具有巨大潛力。因為影響中國引資的基本因素更具競爭力,兩個有利因素還將推動跨國公司對我國直接投資。首先,允許跨國公司投資的領域逐漸放寬。近年來,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已經從製造業逐漸向服務業轉移。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將逐步放開服務業對外資的限制,這勢必為我國吸引更多外資提供契機。此外,跨國並購將成為中國吸引外資新的增長點。我國2001年跨國並購形式吸引的外資不足引資總額的5%,隨著國內生産能力的過剩以及國家關於並購法律和相關政策的出臺,跨國並購將成為中國利用外資新的增長點。

    跨國公司主宰全球經濟

    貿發會議每年的報告都會確定一個最重要的主題。《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的主題是:“跨國公司與出口競爭力”,報告重點分析了跨國公司在影響東道國出口競爭力方面的作用。

    作為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跨國公司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成長,在國際化生産、銷售、出口、就業等諸多方面都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跨國公司母公司約有6.5萬家,共擁有約85萬家國外分支機構。2001年,跨國公司外國分支機構的僱員約5400萬,而1990年只有2400萬。2001年跨國公司的全球銷售額約為19萬億美元,是同期全球出口額的兩倍多。跨國公司的海外分支機構分別佔全球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10和全球出口總量的1/3。如果把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國際分包、生産許可證發放、合同製造商等活動都考慮在內,那麼,跨國公司佔全球GDP的份額就會更高。在向外國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以及加強國際市場聯繫方面,外國直接投資已經超過貿易,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

    跨國公司促進中國出口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出口量顯著增長,從1985年的260億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2662億美元,其中跨國公司出口已佔中國出口總額的48%。今年的投資報告首次以出口占全球貿易份額的增長幅度來評判一個國家出口競爭力的變化,這種方式比根據貿易量排名的原有方式更能看出一個國家競爭力的變化。中國在世界出口市場的份額從1985年至2000年,提升了4.5個百分點,而美國僅提升了1.7個百分點,歐洲許多貿易大國的出口競爭力則在下降。聯合國貿發會議稱,中國成為過去15年間世界貿易中的大“贏家”。

    貿發會議在投資報告中還將出口製成品分為四類:資源密集型産品、高技術産品、中技術産品和低技術産品。中國在出口産品的結構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出口競爭力在高、中技術産品方面提高的速度尤其可觀。1985年,初級産品和資源密集型製成品的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量的49%。至2000年,這一比例下降到12%,而非資源密集型製成品的出口比例上升到87%。高技術産品的出口比例也從1985年的3%提高到2000年的22%,成為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高技術産品出口國。2000年中國出口的10種主要産品都是當今世界貿易中舉足輕重的産品。其中三種高技術産品———通信設備、自動化數據處理設備和電腦零部件的出口比例佔高技術産品總出口量的13%。中國高技術産品出口比例的提升速度標誌著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在這種出口結構的動態變化過程中,外資企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高技術産品出口中,外資企業所佔的比例從1996年的59%,上升到2000年的81%。以行動電話為例,過去5年中,該産品出口增加了6倍,2000年外資公司的産品出口所佔份額達到96%。可見跨國公司能夠促進東道國的出口增長。

    吸引跨國公司關鍵在於目標定位

    吸引出口導向型跨國公司投資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許多國家都制定相應政策,向外國直接投資者提供激勵機制。但激勵機制本身並不能帶動外資增長,如果不努力改善市場環境使之對投資更有吸引力,不幫助外國直接投資融入本地經濟,那麼一旦激勵終止,投資者將很有可能立即撤資。

    吸引跨國公司投資關鍵在於對投資的促進要更具目的性。因為跨國公司在進行出口導向型投資時一般要考慮多個可能的投資區位,因此有重點地選擇促進投資的方式就尤為重要。隨著許多産業在地理和功能上日益專業化,各國紛紛為本國在全球化分工中設定明確的目標;目標越確定,就越易於滿足投資者的需要。

    確定目標不應該只是一次性初始行為,而應該是一個連續的學習、修正過程。政府應該認識到市場定位的重要性,並且要認清隨著競爭條件和公司戰略的演變隨時修正自身戰略的必要性。事實上,一些提高出口競爭力和利用出口導向型外國直接投資最為成功的國家都在推行“兩條腿走路”的做法,也就是在積極引入外國資産的同時發展國內的生産能力。

    總之,一國要有效地吸引出口導向型跨國公司直接投資,應該確保促進投資的目標與本國更為廣泛的發展和産業戰略相一致;有重點地提供一系列的激勵機制以鼓勵跨國公司投資本國的戰略産業;在發展和升級人力資源的過程中發揮外國子公司的作用;發展高品質的基礎設施,例如建立出口加工區等;為國內企業和供應商以及集群發展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援。▲(作者單位: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

    《環球時報》 (2002年10月07日第十八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