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專題:中德交流500年

    一、中國熱在德國:古今之異同

    二、湯若望與中國歷制改革

    三、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及德國義和團與德國遠征軍

    四、德國韻味的中國城市--青島

    五、德國理想主義者在“新中國”

    六、科學無國界--中德學術交流

    七、中德軍事關係史

    八、中德體育交流史

    九、中德政府法治對話

    十、德企在中國三部曲(一)(二)(三)

    十一、中德啤酒交流小史

    十二、馬克思在今日中國

    十三、展望未來:德國、中國以及世貿組織

    眾所週知,從16世紀開始,歐洲的精神生活就開始受到中國文化的廣泛影響。哲學家、多才多藝的學者萊布尼茨就是受到中國文獻的啟發,發明瞭二進位,也就是今天電子電腦技術的基礎。

    同樣,德國也曾對中國産生過巨大的影響,遺憾的是,無論是德國人,還是中國每人平均對此知之不多。十七世紀時,一位來自德國的傳教士深得中國皇帝信賴,主持了對中國曆法的改革工作;德國在山東省部分地區的殖民統治雖然為時不久,但卻在當地留下了鐵路、港口,還有啤酒廠和大量的歐式建築;國共戰爭期間,交戰雙方都曾聘請德國軍事顧問;源自德國的馬克思主義更是中國社會制度的基礎;而直到今天,大眾牌的豪華轎車在中國仍然是身份及財富的象徵。

    值德中建交30週年之際,德國之聲記者穿梭于德國和中國之間,在歷史長河中追根溯源,採集了珍貴的資料,進行了精彩的訪談。

    


(被許多中國人稱為老祖宗的德國人)

    


(參與明末歷局的改歷、編纂修定“崇禎歷書”的湯若望)

    


(在青島的老城區可見到類似的德式建築)

    ——德國之聲網

    附:

    中國與德國究竟是如何建交的?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