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提高引進外資品質  

    俄羅斯《莫斯科新聞時報》9月18日報道 題:投資者和投資者不同

    今年中國經濟吸引的外資可望創歷史紀錄達到500億美元,可是它對外資的運作品質不太滿意。

    在世界經濟增速減緩、市場不穩定的背景下,中國被國際資本視為可靠的大“港灣”。外資企業的産品佔中國對外貿易額的50.8%,可是這只説明外資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不斷增強。這就意味著,有640萬人就業的外資企業每年進口和出口2500億美元的商品、設備和半成品。

    中國對外資利用情況不甚滿意的原因是,25年來雖然吸引了5000億美元的外資,可是中國還沒學會製造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國産電腦、汽車、飛機和軍事技術裝備。而且中國政府知道,絕大多數外國投資者並不都是“外國人”。80%以上的投資者是來自香港、台灣以及美國和東南亞的華僑企業家。他們雖然很富有,可是給中國帶來最新技術的可能性卻很小。

    這就使中國政府面臨著提高外資品質的問題。中國認為,最理想的是把外資用在建立長期性大型生産項目和生産高技術産品上。可是目前這種投資不到10%。

    只有跨國公司才能改善投資品質。而現在卻只是利用當地的工廠組裝産品,卻不轉讓最新技術,對發展研究中心的投資也嚴重不足。

    這是出於保守技術秘密和壟斷專有技術,遏制潛在的競爭者的考慮,也有政治因素,比如説,美國極力對中國進行高技術封鎖。

    中國出口額的近一半是來料加工貿易。商標、主要配件、技術複雜和已取得專利權的設備基本上都屬於外國公司。

    日內在廈門結束的國際投資會議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與會者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為提高直接外資的品質創造了先決條件。

    中國政府已採取措施促進外國投資。改進經濟立法、規範市場機制,以及取消對外國投資者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中國經濟一些新領域的逐步開放也將有助於達到上述目標。有助於中國採用高技術的投資者仍將享受稅收和關稅優惠。

    專家認為,迄今在中國還不是依法辦許多事情,而是依照先例,這就對外資使用品質有不利影響。地方保護和親情保護普遍存在,投資者的權利受到損害,中國的法院遠非公正合理的楷模。

    參考消息2002/9/20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