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技術産業“大躍進”  

    [美國《財富》雙週刊9月2日一期(提前出版)文章]題:中國的生物技術開始繁榮

    這可以稱之為“大躍進”:在仍然使用熊膽和海馬乾等藥物的同時,中國醫學界正在躍入基因組學時代。成立不到3年的北京基因組學研究所已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它最近在幾個月內完成的水稻基因組解碼工作震驚了西方科學家。去年,北京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老鼠背部培養出了狗的膀胱組織。《華爾街日報》在3月份報道,長沙的研究人員聲稱克隆了幾十個人類胚胎,作為有望復原衰竭器官的幹細胞的來源——這顯然是世界上從未有過的。

    種地的藍衫人群也在擁抱生物技術。1988年,中國成為第一個實現抗病毒生物工程煙草商業化種植的國家。去年,中國官員宣佈了在2005年之前把政府用於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的經費增加4倍,達到每年5億美元的計劃。戴維斯加州大學研究中國農業的專家斯科特.羅澤爾説,如果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政府開支可能超過美國。

    總之,21世紀的兩大潮流——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崛起和全球範圍商用生命科學的興起——正在結合到一起。這一結合産生出世界級的生物技術産業很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長時間:把科學投入商用需要一個具有許多風險資本家、強有力的專利保護以及活躍的股票交易所的商業基礎——它取決於中國剛剛開始的艱難的法律和文化變革進程。

    技術奇才創造出“帝國“

    不過,中國科學産生影響的時間會快得多。美國公司和大學很可能會發現自己在尋求得到中國在藥物、農業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而不是相反。事實上,在曾是中國機車廠工程師、後來成了加州生物技術奇才、現在是北京企業家的程京所從事的工作中,這種世界完全顛倒的跡象已經顯露無遺。

    3年前,多才多藝的程京憑藉北京清華大學的技術,牽頭在聖迭戈成立了一家生物技術公司。他在1999年被聘為清華大學的教授。初創的騰隆科技公司正在開發用於藥物研究和疾病診斷的微型“晶片實驗室”系統。清華大學與台灣的風險資本家聯手創辦了這家美國公司,這種協作是非同尋常的。

    程京是國際公認的科學家,但真正使他與眾不同,並置身中國生物技術研究前沿的是他的商業魄力。在騰隆公司成立後不久,他在北京領導成立了大型聯合企業博奧生物晶片公司,公司目前的業務囊括了從生物晶片到牙科器械的各個領域。最近被任命為公司首席執行官的他稱該公司是“發展中的生物技術帝國”。

    海外學子是其豐富資源

    中國商用生物技術的主要制約因素是風險資本的缺乏。在美國,風險資本不僅向初創期的生物技術公司投入大量資金,而且為它們提供急需的管理技能。在過去幾年裏,中國取消了對外國投資的一些法規限制,但海外和國內風險投資面臨的主要障礙仍然存在:它們缺乏可行的兌現在中國初創企業中的投資的“退出戰略”,如利用股票交易所面向高技術投資者的首次公開招股賣出股份。

    不過,中國擁有可以幫助實現其高技術夢想的豐富資源: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在國外,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在大學受過教育的30多萬名中國大陸學生,他們中有許多是中國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這些人在海外居留多年,不僅對尖端學術研究瞭如指掌,而且獲得了商業經驗。

    現在,許多海外遊子正在回報、甚至回歸祖國,他們為國內的技術項目出謀劃策,提供投資。在去年對亞洲出生的矽谷專業人員的一次調查中,1/3來自中國大陸的受訪者説自己幫助過國內企業洽談合同,約43%的人説回中國生活至少是可以考慮的。

    這樣的統計數字導致了有關人才從美國回流中國的説法。事實上,海外華人與國內企業家之間的密切聯繫使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速度提高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行動電話市場,並且可望在2003年前成為世界第二大個人電腦市場。

    ——參考消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