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日中建交三十週年”系列:在日新華僑  

    “紀念日中建交三十週年”系列報道第一部(3)

    在日本大展身手的新華僑

    “多虧在日本大學掌握的知識和形成的人事關係,它讓我受益非淺”,原中國留學生的中國人企業家嚴浩(40歲)社長用流利的日語這樣感嘆。11年前,他在日本開設了一家與醫藥品開發有關的風險企業“EPS”(http://www.eps.co.jp/,總部設在東京都文京區),並於去年7月在日本場外證券市場上市。

    1981年春季,作為中國政府派遣的百人公費留學生中的一員,嚴浩來到日本,為了學習還沒看到過的電腦,他進入了山梨大學,此後,他在東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院專攻醫療統計學。

    在就讀期間的1991年,不少制藥公司相繼委託他解析新藥臨床試驗的龐大數據,於是,他和另兩名留學生開辦了一家公司,承包這些數據的解析。公司取名“EPS”,意思為“Ever Progressing System”,源自毛澤東主席的“永遠向前看”。

    當初,公司職員只有3人,但現在已增至374人。其中大多數為醫藥等大學畢業的日本人。

    1972年日中關係正常化以後,象嚴社長那樣,以留學生身份來到日本,在日本就業、創業、長期生活在日本的“新華僑”迅速在增加。到去年底為止,在日本的中國人已達到38萬之眾。

    除了企業家、公司職員外,還有大學教授、畫家、歌手等,活躍的領域非常廣泛。在民營廣播、電視台中,甚至有中國出身的女記者在“首相採訪班”裏大展身手。

    研究在日中國人情況的《日本僑報》出版社總編段躍中稱,在日本全國大學中的中國人教授及講師已達到1,000人以上。中國人經營的企業約有3,000多家。

    1999年,約200家新華僑企業創立了“日本中華總商會”,作為該會會長,嚴社長預計“中國人的企業今後還會不斷增加”。

    經營軟體開發企業的蔣大力(30歲)就是該商會的一員。1990年,高中畢業的他自費來到日本。他一邊在語言學校讀日本,一邊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為了生存,甚至還去餐館洗碗、在盒飯工廠打工。1992年,他考取東京大學,專攻資訊科學專業。“我將來的希望,就是把日本的資訊技術(IT)産業技術帶回中國去,在自己的國家裏發揮作用”。

    到日本留學後,從1999年開始在通訊設備製造公司就業,目前負責中國市場開發的邢野(30歲)居住在埼玉縣川口市,他説:“我的朋友在美國英特爾、加拿大的IBM工作,將來想和他們一起到上海創建資訊技術(IT)企業”。

    新華僑們開始在日本展開身手。嚴社長充滿信心的表示:“實現近代化以後,日本人對中國人抱有優越感,不過,中國也得到了發展,日中平等夥伴關係的時代到來了”。

    ——共同社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