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放航空業反應冷淡  

    中國航空業在8月1日向外國投資者擺開了大姿態,前所未有地歡迎他們持有中國航空業公司49%的股權。但時至今日尚無人捧場,從而成為一些中國媒體炒作的話題。

    如《中國經營報》報道説:“對於這一熱一冷,不僅旁觀者感到困惑,就連局內人也似乎難以解釋清楚。”

    然而,事實上中國航空公司並不因此而感到失望,一些業者還是以平常心來看待這件事,想法也和過去一樣,沒有改變。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新加坡辦事處總經理季洪全説:“中國航空公司仍然是更多地著眼於未來,隨著中國加入世貿,中國航空公司最終要實現強強聯合。要將航空公司做大做強,要在國際航空市場上有競爭力,就必須大量引進外資。”

    三大航空集團未出爐 外資要談未有“主”

    但是,就眼前來説,目前中國航空公司對引進外資的願望,並不是很迫切,因為許多航空公司並不缺少資金。問題在於,自己家裏的事情還沒有打理好,如何去應付合資談判?

    中國航空業目前正處於急劇的體制轉換過程當中,9家中國民航總局直屬的航空公司即將組建為三大航空集團,但迄今為止,三大航空集團尚未出爐,即使外資要談,首先的問題,是找不到要談的“主”。

    另外一點,許多外資已經進入中國的航空公司,他們要的是,在股權變化上要有根本性的突破,能夠在航空公司的戰略和未來發展方向上、股權的轉移和經營方針上,發揮關鍵性的作用,而目前中國航空公司的外資股權雖然可以提高到49%,但並沒有達到可以控股的51%,對外資來講,持股的性質與以前並沒有什麼兩樣。

    相反,如果外資這個時候選擇進入中國的航空業,他們卻需要承擔巨大的政策風險,因為中國民航管理體制正處於急劇的變革當中。

    舉例來説,原有的民航三級管理體制中,將取消中間的省級管理,現有的機場,除了北京和西藏之外,將全部轉由地方政府管理,這些在原則上已經確定,但還處於試點的階段,對外資來説,現在進入,無疑是要承擔這些政策風險。

    對於外資來講,九一一恐怖事件發生後,許多航空公司已經大傷元氣,在投資方面變得更加小心翼翼,但最重要的,恐怕還是對中國處於不確定中的航空業,還在了解和研究的過程當中。

    另外,外國航空公司要投資中國航空公司,也存在許多技術上的難度。季洪全指出,國際航空聯盟是有排他性的,如屬於某航空聯盟的國際航空公司,不能與其他聯盟的航空公司結盟。在考慮投資中國航空業時,種種細節,都需要考慮進去。

    當然,很多外國航空公司可能都了解,中國航空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潛力,有資料説,美國有95%的人坐過飛機,而中國估計坐飛機的人只有3000多萬,但中國卻有13億人口,當中國公民日後變得越來越富裕的時候,無疑會有更多的人乘搭飛機。因此,外國航空公司決不會放棄這塊“肥肉”。

    外資不急於擴大但不放棄在中國投資

    但是,以目前中國的消費能力水準,決定它只能有目前這樣大的蛋糕,航空公司還必須降低票價來吸引更多的乘客,這種狀況,使得外國航空公司不會很急於要擴大在中國航空業中的投資。但也不會放棄在中國航空業的投資。

    所以,綜上所述,無論是中國的航空公司,還是外國的航空公司,都不會急於近功於一時,而可能都將眼光投向未來,估計近幾年內,就會有中外航空公司合資的大動作出現。

    ——新加坡《聯合早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