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日中建交三十週年”系列:流行音樂篇  

    “紀念日中建交三十週年”系列報道第一部(1)

    “我叫‘松本紫’” 流行音樂—日中文化交流新媒介

    1972年恢復邦交,今年9月份將迎來恢復邦交三十週年。因對歷史的認識、台灣問題、貿易摩擦等問題,兩國關係屢有曲折,即便如此,諸如文化、經濟以及人和人之間交往等,兩國交往的基礎在不斷擴大。本社記者往返于中國和日本的街頭,探尋日中關係“今日現狀”。

    匯聚了日本搖滾和流行音樂愛好者的“日本音樂歌迷大集會”7月底在上海舉行。主辦方借用迪斯可、利用大螢幕播放日本音樂錄影帶,約有千名歡度暑假的學生趕來捧場,場內座無虛席,氣氛熱烈。看著螢幕上播放的日本組合“GLAY”和“X-Japan”的MTV,場下的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一位名叫孫慧君(18)的高中生十分熱衷於日本流行音樂,她激動地告訴記者:“日本的歌星很帥,歌詞也很清爽,而且我們和日本人一樣都是東方人,所以更加容易接受日本音樂”。一位名叫丁楠(21歲)的女大學生十分喜歡自殺的原“X-Japan”吉他手松本秀人,便起了一個日本名字——松本紫。

    參加此次聚會的年輕人大多脖子上挂著明星挂繩的手機,有的還見縫插針的用一根手指頭飛快的發送短消息。

    “GLAY”唱片的發行商“正大國際音樂製作中心”(北京)的總經理江淩告訴記者,日本年輕人的文化是在90年代初期以《東京愛情故事》等日劇為契機傳入中國的。

    她還説:“在音樂方面,最早是谷村新司和五輪真弓,從90年代開始,GLAY和彩虹樂隊開始影響中國的年輕人。”

    日中邦交正常化是三十年前的事情,當時,中國正處於排外熱潮十分強烈的文化大革命時期,無論是日本文化或者日語,都是屬於“違禁物”。

    年屆五十的江淩説:“當時根本沒有接觸日本文化的機會,現在到處都是來自日本的時裝、漫畫、遊戲、化粧品。”

    日本音樂資訊中心(北京)的朱根全所長(34歲)分析了現在日本音樂在中國流行的原因,他説:“對於年輕人而言,歷史問題和音樂是不同的概念,喜歡就是喜歡。但是不能把‘I Love Japanese’錯誤的理解成‘I Love Japan’”。

    為了紀念日中恢復邦交正常化三十週年,GLAY將於10月13日在北京召開有五萬觀眾到場的演唱會,負責此次活動的是日本駐華公使宮家邦彥(日本大使館宣傳文化部長)。

    宮家曾在學生時代組成的樂隊中吹奏薩克斯,是天生的音樂愛好者,這位不同尋常的外交官説:“音樂是日中年輕人的一種共同語言,希望借此來促成兩國年輕人的交流”。

    日中關係也在進行新老交替。宮家對此次活動抱有很大的希望:“在創設新型日中關係的進程中,希望GLAY的活動能夠成為一種標誌性的存在”。

    ——日本共同社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