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派”:別太高估自己  

    美國《遠東經濟評論》2002年7月25日文章:“海歸派”:別太高估自己(作者:艾麗莎韋伯)

    2000年的夏天,波士頓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史黛拉陳(音)在波士頓和香港兩地分別工作了幾年之後返回中國大陸,重新開始事業。這位土生土長的上海女士拒絕了國內某家投資銀行的邀請函,迅速與亞洲信息股份公司的北京分部簽下合約,當上了亞信聯通合作部的經理。但是,這一切都發生在兩年以前,如果陳女士今天才回國,等待她的恐怕不是這麼好的就業形勢。今年31歲的陳女士表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供需平衡的問題。國內對海外學歷的評價並沒有降低,只不過是希望回國發展的海外學子越來越多罷了。”

    僅僅在幾年之前,跨國公司為了聘用既具備專業背景,又掌握中英文兩門語言的業務經理簡直傷透了腦筋。由於人才極度缺乏,只要是外國名牌大學留學歸來的高學歷畢業生,就算他再缺乏工作經驗,公司也不得不花費重金聘請。如今,隨著中國“海歸派”人數逐年增加以及國內人才素質的不斷提高,“洋文憑”在就業過程中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更不妙的是,“海歸派”人士往往還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全球十大資源管理計劃ERP軟體廠商之一瑞典程式設計公司Intentia駐上海地區首席代表查理徐(音)對此感受頗深。為了給一個新的金融管理職務物色經理人選,徐先生面試了近100名候選人,其中半數以上的應聘者都具備海外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但是,他們中的許多人並不具備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對自己價值的估計也高得離譜。其中一名在倫敦工作了兩三年的“海歸派”給公司開出的價錢比最後成功獲得該職位的候選人高出了兩倍。“要價過高是這位應聘者落選的重要原因,”徐先生表示。最後,徐先生聘用了一名在國內接受教育,並且在跨國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了6年的公共會計師。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在過去的20年間,一共有40萬名中國學子留學海外,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3萬名留學生學成歸國,此外,“海歸派”的人數還在以每年13%的速度遞增。上海聯盟獵頭公司的部門經理簡江(音)表示,那些在回國之前具備5年以上海外工作經驗的留學生回國之後一般能夠獲得較高收入。比方説,某家德國鋼鐵公司就以年薪10萬美元外加一輛轎車以及住房補貼的優厚待遇聘用了一名海歸派來擔任該公司的中國首席代表。但是,毫無工作經驗的海外畢業生以及那些只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海歸派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一般只能獲得600-725美元的月薪。“市場上的MBA畢業生越來越多了,他們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

    為了節省成本,同時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國內工作團體,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著手施行管理人員本土化。匯豐銀行大陸地區公共關係經理張丹丹(音)認為:“我們計劃將更多的精力和目光投放到中國國內的人才市場,雇用更多國內大學的畢業生。留學回來的人要求太高,他們並不是我們優先考慮的對象。”隨著MBA教程在國內各個大學逐漸走向成熟,中國本土的工商管理碩士整體素質開始提高。摩托羅拉中國公司的聯通合作部經理麥克寧(音)本人在中國本土大學擁有若干個學位,他還計劃要到某個中外聯合組辦的MBA教程中去拿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表示:“按照摩托羅拉的經營理念,管理人才也應傾向於本土化。”

    當然,一部分海歸派將仍然是各個公司需求的對象。大規模的跨國公司會需要既具有海外工作經驗,又熟悉中國國內業務的複合型中高程管理人才。由Hewitt Associate公司最近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市場上的中高級管理人才仍然處於缺乏狀態。該公司的經理西蒙克伊利(音)表示:“中國市場仍然需要大量具備很強的適應能力、高效率的辦事能力以及豐富技術知識的經濟管理人才。”

    綜合素質高,能力全面的海歸派將滿足這一市場需要,同時,他們也能得到豐厚的回報。Hewitt Associate去年9月公佈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持有美國綠卡的中國海歸派收入明顯高於沒有海外留學及工作經驗的國內僱員。另外,他們還擁有更好的福利保障——其中40.7%的人擁有人生、個人傷害以及旅行保險,22.2%的人擁有住房補貼。

    獵頭公司Imprint Search & Select的一名部門負責人琳達劉(音)告訴筆者,一所加拿大MBA學校將本校的一名中國留學生送回國內,在該校的上海分部工作,這位海歸派在國內拿的工資和他在加拿大方面的同事拿的一樣多。“如果有人在海外居住了5年以上,期間一直享有醫療保險,回到國內突然沒了保險,這對他來説是很難的,所以許多外國公司會為員共考慮這點。”

    中國網2002/7/3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