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稅費改革”  

    《日本經濟新聞》2002年7月18日文章:中國的“稅費改革”(作者:石川正浩)

    中國政府開始認真面對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課題。因為中國糧食和棉花的價格比國際價格高出30-50%,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市場放開,農民將受到衝擊。政府推進的熱門改革之一,就是減輕農民所負擔的稅收和勞役的“稅費改革”。在製造業上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迫切面臨著農業國際化的問題。

    “按稅費改革,納稅額減少了大約一半”——。安徽省是位於中部地區的典型農業區,其省會合肥市以東100公里處有個西埠鎮,前往鎮上的農業稅務所交納2002年度稅費的劉世先臉上露出了笑容。

    在2001年該省開始稅費改革之前,種植小麥和西瓜的劉世先的稅費約為1300元,今年則減到了750元。原因在於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胡亂徵收的“三亂”被廢除了。稅費改革徹底清查了以民兵訓練費等名目設立的“三亂”,並調整了根據農産品收穫量徵收的農業稅和農業特産稅。

    中國各項放寬限制的工作進度不是很快,從去年年底入世開始將一直進行到2004年。有人預測,如果維持現狀、繼續生産價格較高的農産品,農村有可能産生24萬多失業者。

    前年,中央政府出於入世的考慮,開始推動農村振興。獎勵滿足社會需求和適應當地特點的蔬菜生産和畜牧業,擴大每戶農民的耕地面積。從今年開始,稅費改革還擴大到了陜西、吉林等10省。

    不過,課題還不少。最大的障礙是如何彌補地方政府減少的財政收入。安徽省實行稅費改革的結果,2001年僅廢除“三亂”而減收的稅金就達到18億元。

    和改革並行,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削減了3萬名公務員,相當於全體公務員的10%。村民委員會還解雇了11萬沒有經過正式手續錄用的職員。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分別拿出了17億、6億元用作財政補貼。

    但是,“三亂”廢除後,由於不能完全彌補收入來源,教育領域産生了問題。

    “稅費改革對義務教育有什麼影響?”——去年,視察安徽省的朱鎔基總理這樣詢問鄉鎮政府的幹部和學校教師。這是因為改革的混亂“導致了教師工資的拖欠”。

    農村中小學校的運營由地方政府負責,教師工資等教育費用佔到鄉鎮政府財政的70%多。“三亂的設立是為了實施義務教育和水利建設,也有不得已的一面。”

    稅費改革是中國農業改革史上,繼1949年建國時實行“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分給農民、80年代初期調整集體農業制、引入“農業生産承包責任制”之後的第三次改革。“農村的穩定對共産黨維持政權是必須的條件”(西方外交人士)。

    中國網2002/7/23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