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關注中國社會誠信危機  

    美國CNN新聞網2002年7月9日文章:誠信問題(作者:CNN駐中國專職記者威廉胡)

    一些悲觀主義者把失業問題以及搖搖欲墜的金融大廈看作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障礙,但是這些本末倒置的擔憂忽視了另一個更加嚴峻的問題:中國社會中“誠”、“信”觀念的全面崩潰。北京的輿論界稱此為“誠信”危機,而這一危機已經涉及到了中國人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從體育到教育,再到金融界。

    讓我們首先關注商業領域內的誠信危機,這應該是最容易量化的。

    根據官方媒體的報道,自80年代改革進程啟動以來,由於缺乏誠實和信譽觀念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將近6000億元人民幣。其中的原因包括:假冒偽劣商品、虛假商業交易以及由於缺乏信用體系而喪失的商業機會等等。

    不難理解,如果很大比例的公司以及消費者都懷有欺騙傾向的話,作為現代網路經濟支柱的信貸體系便無法得到建立。

    路在何方?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副委員長姜春雲將誠實和信譽看作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我們有必要鼓勵健康的思想傾向,而與不良傾向進行堅決的鬥爭,並且懲治那些違反商業規定、破壞經濟秩序的人。”新華通訊社引用姜先生的話説。

    不幸的是,肆無忌彈的商人們變得更加善於欺詐那些毫無防範的受害者,這些商人在越來越了解世界經濟的同時,也越來越懂得利用高科技途徑來進行欺騙和迷惑行為。

    在90年代中期之前,大多數欺詐行為只不過是製造和販賣假冒生活用品、假酒和假藥等等。但是近些年,成千上萬的投資人通過鬼鬼祟祟的企業行為賺取了數十億人民幣的暴利,涉及其中的企業下至只作黑暗交易的私營企業,上至名聲顯赫的上市公司。

    接受高等教育但道德水準低下的股票經紀人更是將證券交易所變成了遊戲場。上個月,北京法院開始對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證券市場非法操作案進行聽證,這一案件將深圳某風險公司牽扯在內。

    誠信宣言——向危機宣戰

    面對“誠信”危機的挑戰,中國商界以及其他各界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積極行動、英勇鬥爭。

    上個月底,100家會計師事務所聯合簽署了一項“誠信宣言”,並向他們的客戶公開發佈。在宣言中,它們保證不會造假帳,並且將“不遺餘力地學習和借鑒先進的國際經驗”。

    除此之外,浙江、廣東、上海、溫州等省市還建立了網路信貸系統。同時,一些網站還張榜公佈一些誠信經營、遵紀守法的模範公司,以利於消費者挑選商家,並且便於銀行和信譽度調查事務所等機構的工作。舉例來説,汕頭信貸網站就曾經公佈了27000家擁有良好信譽的企業。該網站還曝光了216家當地公司的欺詐行為。

    黑哨及教育

    實際上,商業領域之外的誠信危機才更加難以解決。

    分析家將中國國家隊在世界盃上的慘澹表現歸咎於唯利是圖的中國足球界內瀰漫著的欺詐氛圍。在過去的一年中,人們目睹了數十起牽扯到“黑哨”風波的醜聞。所謂“黑哨”即是裁判由於收受賄賂而在比賽吹罰中對某一支球隊有明顯偏向的行為。

    弄虛作假和無恥欺詐已經開始侵蝕其他的社會支柱,其中包括中學甚至是高等教育機構。

    最近,教育部、中共組織部以及公安部門聯手出擊,嚴打愈演愈烈的假文憑現象——這其中甚至涉及到了一些政府高級官員。上個月末,由於學校授予的學位證書並沒有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幾百名中國礦業大學(江蘇省)的畢業生遊行抗議。即使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高學府——“中央黨校”也由於濫發碩士和博士學位而廣受批評,人們指責一些幹部在考試和論文寫作中雇人“捉刀代筆”。

    上周,教育部派出上百人到全國各個考點,對高考中的舞弊行為進行審查。根據官方媒體的報道,在572萬參加高考的莘莘學子中,有很高比例的考生採用雇傭“槍手”代考等作弊手段來實現“大學夢”,其比例之高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山東省河澤市的教育部門甚至在考試中心安裝了68部指紋鑒定裝置來防止作弊行為的得逞。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無論這些對應措施有多麼地有效,如果中央當局不痛下決心提倡誠實和公開的話,誠信危機是否能夠得到解決始終是一個未知數。

    中國網2002/7/12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