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版摩托”為何屢禁不止?
——透視中國智慧財産權問題
 

    日本《經濟學人》2002年7月9日文章:“盜版摩托”為何屢禁不止?——透視中國智慧財産權問題(作者:大原盛樹)

    去年12月加入WTO前後,中國政府在智慧財産權方面的意識有了顯著提高。商標法、特許法、著作權法等主要相關法律雖然早已存在,但為保持與WTO協定的一致性,中國政府正在對其進行修訂。為加強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2000年10月,中國國家品質技術監督局下設立了“全國偽造品取締協調小組”,掀起了打擊倣冒商品的運動。去年,為防止中國自己的智慧財産權被外國企業倣冒,中國還制定了“智慧財産權戰略”。

    但現實情況是,中央政府的努力並未能有效貫徹到基層單位。植根于基層地方行政、司法、公安機構內部的地方保護主義客觀上阻礙了法律和政策的執行。而且,企業不重視智慧財産權的商業環境在中國仍然較為濃厚。

    “台州雅馬哈事件”

    中國的智慧財産權問題開始引起公眾關注的是“台州雅馬哈事件”。

    2000年,浙江省台州市一家當地知名摩托車企業在日本石川縣設立了一個叫做“日本雅馬哈株式會社”的皮包公司,並和該公司間簽定了使用“日本YAMAHA株式會社”名稱的協議。於是,浙江省的這家企業將自家生産的摩托車挂上“雅馬哈”的商標對外銷售。

    真正的日本雅馬哈(YAMAHA)公司發現這一問題後,準備以違反商標法的罪名起訴該企業。但雅馬哈的調查取證工作卻遭到當地警察的阻礙,浙江省以及台州市的地方保護主義使他們無功而返。無奈之下,雅馬哈只得通過國內外媒體廣泛報道,並在日本駐華使館的協助下,使中央政府親自過問此事。2001年3月,侵權的台州企業終於被依法取締了。

    通過該事件,輿論對智慧財産權問題的關注程度提高了,政府的打擊措施也得到了強化。去年以來,中國摩托車産業中假冒名牌商標的現象已經基本杜絕。

    難以根絕的倣造現象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對摩托車本身的倣造現象也已絕跡,對産品創意等的模倣也屬與侵犯智慧財産權行為。中國政府所登記在冊的摩托車企業有140家,而據統計,包括“地下工廠”在內,中國共有300—400家摩托企業,年産摩托1100萬輛,佔全世界總産量的一半。雖然政府登記的車型多達2000種,但實際車型卻不多,且多為80年代以來從日本本田、雅馬哈、鈴木等公司引進的10余種車型改造、複製而來的。例如通過改變本田發動機的排氣量,將雅馬哈發動機裝在鈴木摩托的車身上等手段,創造出“新車型”。對此,日本稱之為“盜版摩托”,認為這種行為是侵犯智慧財産權的典型例子。但是,實際情況卻更為複雜。

    中國企業生産的摩托車的零配件幾乎都是國産。巨大的摩托車産量也支撐了龐大的零配件産業。例如,有的零部件工廠能年産數百萬隻發動機所用的活塞、汽化器、緩衝墊。如同組裝自行車、電腦一樣,使用國産零配件也能很容易地組裝起一輛摩托車。

    國內巨大的零配件生産能力、廠家有限的産品開發能力,使得似是而非的複製、改造摩托車充斥著中國市場,並引起了激烈的價格戰。為了在競爭中存活下來,各廠家又競相複製生産別人已有的車型,以節約開發成本,使得整個産業陷入了惡性迴圈。

    難以追究的創意權、特許權侵害現象

    廉價的複製、改造車輛在中國很有市場。90年代迅速膨脹的摩托車市場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和城市近郊農村,這裡的消費者容易為低價位所滿足。而走高級品牌路線的外資企業當初卻忽視了這塊市場,任由當地企業開拓了市場。

    前文中提到的台州雅馬哈事件之所以能夠成功解決,主要因為其侵犯了商標權。而大量侵害創意權和特許權的案例卻難以通過法律予以追究。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原因的一端在於政府。計劃經濟時代,國家購買的技術可以供國內各企業所使用,實際上成為了共有財産。改革開放後,這種意識仍然殘存,從日本企業購買的摩托技術很快擴散到全國,國家對此持寬容態度。例如上述2000種車型都是政府承認的合法摩托車。近年來,政府的態度雖然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長期形成的産業界思維卻一時難以扭轉。

    第二,中國企業複製的許多車型都是十幾年前就已出現在中國市場上的老款摩托。其中日本的車型更是古老,例如佔據市場30%比重的CG125型發動機就是本田70年代開發的産品。相對技術較新的産品在中國並沒有成為模倣的對象。

    第三,訴訟取證非常麻煩。雖説是複製産品,但各廠家多少都會在産品的細節上進行部分改造。因此而打官司前,必須先個別分析每個零配件,進行性能解析,以為訴訟取證,必然十分費事。

    構建完善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度

    綜上所述,中國的“盜版摩托”問題除了智慧財産權意識尚未發達的原因外,經濟體制改革時期的政府參與、摩托技術進步緩慢、龐大的生産能力和殘酷的競爭、消費者的支援等客觀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自身的智慧財産權收到侵害時,僅把責任推給中國政府是無助於問題解決的。

    目前,對於中國的盜版摩托問題,作為行業團體的日本汽車工業協會通過介紹日本的車型認證制度和智慧財産權判例,建立促進行業健全發展的制度,友好參與問題解決的姿態已經有所顯現。今後,這樣的積極努力有必要長期持續下去。

    中國網2002/7/10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