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成為日本的救星?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6月16日文章題:經濟停滯不前的日本把自己與飛速發展的中國拴在一起(記者邁克爾謝裏登發自東京)

    正當日本以自己的獨特方式解決長達10年的經濟衰退的時候,日本企業界正在改變日本與其鄰國及對手中國的關係。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日本20世紀的敵人中國在21世紀可能成為其救星。

    中國推動日本經濟改革

    中國已經逐步成為推動日本所有經濟部門改革的動力。日本公司在對華戰略方面已經做出了三項重大調整:

    第一,它們正在將生産産品的工廠轉移到中國。中國工人的工資是東京一關西工業中心區的工人工資的1/20。日本的工業能力正在被空心化。不過,這個國家在高品質的機械和不斷創新的電子産品領域仍然保持著領先地位。

    第二,日本消費者因日本從中國大量進口廉價産品而得到好處,其中有大蒜、男女青少年的時裝等。盡等日本政治上非常有影響力的農場主發出了種種抱怨並引發一些小小的貿易爭端,但店主們仍然在大量搶購日本最有進取心的零售商Uniqlo從中國進口的廉價服裝。

    第三,日本一些大企業首次認真下決心要在中國正在蓬勃發展的消費品市場上展開競爭。中國沿海城鎮中的兩三億人擁有足夠的收入來享用“萬字”醬油。“萬字”醬油是日本的一個昂貴品牌。豐田、本田、日産等汽車公司都已經打入了中國的汽車市場。

    日本想從中國市場獲益

    中日關係留下了歷史傷痕,目前充其量也是矛盾重重的。日本曾在30年代侵略過中國。今天,日本30年代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的後繼者正在發動一場和平攻勢,以確保從中國市場中獲得好處。

    東京一家投資銀行的高級職員説:“這幾乎是完美的典型的經濟模式。在日本海的一邊是一個其經濟在世界上居第二位的國家,但人口已經老化,而且正在減少。另一邊遇是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其經濟正在從低點迅速發展。”

    日本汽車製造商在中國投資了數億美元的資金,因為他們肯定中國的消費者將不斷富裕起來。

    與中國國內的競爭對手打交道也不再是一種一方得利另一方受損的遊戲了。中國生産小型汽車的吉利集團從豐田公司購買發動機。此外,中國許多生産商還依賴於從日本進口的高檔鋼材。

    中國不會很快成為世界工廠

    據日本經濟産業省的一名高級研究員説,幾乎沒有理由認為,中國將很快取代日本而成為“世界工廠”。

    他在最近近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中國工業仍然是一種勞動力密集型、低成本的模式,而日本先進的生産廠家仍然在技術密集型産品和服務領域保持著優勢。

    他説:“在中國真正在為能夠與日本並駕齊驅的先進工業化國家之前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儘管中國在全球製成品市場上佔據的份額越來越大,但中國的出口品仍然局限在較低一級的産品上。例如,就電視機而言,日本專門生産高清晰度的較尖端的産品,而中國則生産標準模式的産品,後者的價值要比前者低得多。”

    他指出,日本從中國加工産品的過程中得到了好處。因此標有“中國製造”的産品使用的卻是從日本進口的部件。標有“中國製造”的電腦可能採用的是英特爾公司的奔騰晶片、微軟公司的處理系統和日本或南韓生産的液晶螢幕。他估計,中國出口産品的一半是由外國子公司生産的,其中許多公司是日本公司。

    他説 :“中國公司在幾乎每一個方面都不如海外的同類公司,不論是在資本、人力資源,還是管理方面。結果,中國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指望通過廉價的勞動力來提高出口競爭力。

    “中國的低工資應該被解釋為其勞動生産率低下的反映。只朋在中國工資水準接近於日本同時反映出其生産率提高的時候,中國才可能成為日本難以對付的競爭對手。”

    這種看法使中國分析家大為光火。他們指出,中國沿海城鎮的經濟增長率和不斷提高的工資水準正在使中産階級隊伍不斷壯大。

    日本一直保持經濟警惕性

    日本商界已經將目標對準這些新的消費者群體了。食品生産商認為,中國的新富將渴望獲得方便食品和更加西方化的飲食。

    一直保持著經濟警惕性的日本官僚已經著手評估所有這一切可能對企業競爭力産生的影響。經濟産業省最近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約一半的日本公司認為,在五年之內,中國公司能夠在技術方面趕上日本的水準。

    日本計劃制訂者或許已經注意到了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傑弗裏加滕最近發出的警告。他警告説,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生産國,就像沙烏地阿拉伯在全球石油市場所扮演的角然一樣。

    毫無疑問,經濟産業省的一些日本官員已經受命去尋找解決方案。

    參考消息2002/6/25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