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志]圖書:世界和中國  

    火爆的北京國際汽車展使北京國際展覽中心每天人如潮涌,在這之前,第九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同一地點悄然落幕。一屆又一屆的圖書博覽會促進著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和版權貿易。世界的優秀文化成果隨之流入中國,不斷豐富著中國人的生活;中國的優秀文化成果也同樣傳向世界,匯入人類進步的潮流。下面記述的是中國出版集團下屬幾家出版社近年的版權貿易情況,僅僅是中國圖書引進輸出全景中的一個部分。

    引進

    進入20世紀90年代,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版權公約和伯爾尼公約之後,對外版權貿易不斷發展,也更加規範。

    人民出版社引進外版書注重品牌效應,近幾年已經出版並正在出版的哲學類、經濟類、文化類的引進版圖書已逐漸形成品牌。如哲學類的《知識與社會譯叢》、《西屋譯叢》等,經濟類的《變革之舞》等,文化類的《世界文化名人書信日記叢書》、《外國文化名人傳記叢書》等。

    迄今為止,人民文學出版社已經出版了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作家的作品3000余種,形成了涵蓋各種文學理論與文學作品,從文學大師的全集、論文集到各類叢書,從系列圖書到單行本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圖書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並舉。前者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利用其深厚的文化積澱,積十數年之功出版《世界文學名著文庫》(見題圖),精選古今中外文學名家名著200種,是國內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叢書之一。後者則遠有《廊橋遺夢》,近有“哈利波特”系列。這兩種圖書的銷量,當時均打破了國內引進版權圖書的紀錄。

    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是一套向國內讀者介紹國外的優秀文化成果的叢書精品,至今已經先後出版了9輯。過去這套叢書以引進古典名著為主,近年來開始引進近現代不同學科、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如出版近年活躍於世界學術領域的華人經濟學家張五常的《佃農理論》和《經濟解釋》,在社會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三聯書店近年引進了圖書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學術著作,如,薩義德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等,這些圖書深受新老三聯讀者的青睞。有適應新形勢的經濟類圖書,其中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和《知識經濟大趨勢》、《新經濟與中國》等作品佔有比較樂觀的市場份額。《經濟學原理》在出版的兩年時間內,銷售10多萬套。

    1998年,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組建後,十分重視版權貿易工作。先後從美國引進了《貓和老鼠》和獲1999年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獎的《洞》,很受小讀者歡迎。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近年來共引進圖書500余種。在引進的出版物中,《不列顛百科全書》、《外國法律文庫》等知識含量豐富、品位高。

    人民出版社、東方出版社的一些品牌書先後輸出版權,主要有範文瀾、蔡美彪的《中國通史》、侯外廬的《中國古代社會史論》、傅衣淩的《明史新編》、劉重日的《中國史稿》(第六冊)、胡繩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輸出

    近十幾年來,人民文學出版社輸出版權達到約180余種,與引進版權大致持平。比如《世界文學名著文庫》就被台灣光復書局一次性購買;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説《塵埃落定》被輸出到香港、台灣、南韓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大宅門》、《張之洞》等暢銷書分別被香港和台灣地區引進等等。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現代漢語小詞典》等是我國漢語辭書園地的精品,是漢語學習的必備工具書。經過努力,《現代漢語詞典》已經在南韓、日本、新加坡出版,《新華字典》已經在香港出版了中文繁體版,在日本也已經出版了日本版本。

    三聯版“中華文庫”的多種圖書的韓文版權被南韓的出版社所購買。“大眾經濟學”叢書,引起港臺出版社的重視,每出一本就賣出一本版權。尤其是介紹我國民間傳統地域文化的“鄉土中國”系列叢書(《楠溪江中游的古村落》、《徽州》等)和很有學術價值和欣賞價值的《中國古建築二十講》等,在這兩年的國際書展中受到境外、國外多家出版社的關注。

    以出版中國傳統典籍的中華書局目前已有上百種圖書的版權輸出到日本以及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其中《論語譯注》、《孟子譯注》、《白話資治通鑒》等圖書在港臺發行量很大,獲得了讀者的廣泛讚譽。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近幾年來共輸出圖書版權200多種,輸出版權所獲經濟效益超過120萬美元。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版權輸出,凝結了中國知識分子文化智慧結晶的幾套百科全書,即《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等也走向世界,有更為廣大的讀者。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對外版權貿易將在更廣的領域以更大的規模開展,中國出版界已經和正在與國際接軌,在新的世紀,中國讀者的眼光將擴展到全世界,外國讀者也將看到更加多姿多彩的中國。 (本報記者 袁晞)

    《人民日報》 (2002年06月21日第十二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