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上演物竟天演?(上)  

    《日本經濟新聞》2002/6/4——2002/6/10連載:中國:與美國競爭(中國報道組)

    中國實現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夙願,經濟增長也勢頭強勁。美國在核裁軍問題上把俄羅斯拉進了自家陣營,領導力得到加強。外交上時常敵對、經濟文化上相互依存而又彼此競爭的美中時代已經成為現實。

    新時代的鐘聲

    4月底,正在美國訪問的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出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當場敲響了表明股市開盤的小鐘並祝吉市。“如果中國繁榮,世界就會繁榮。”對於主人——交易所所長格拉索的讚美之辭,胡副主席回應説,“中國企業將和紐約證券交易所更緊密接觸”。這句話是有其證據的。

    國有企業、金融、行政機構是中國面臨的三大改革。特別是解決壞賬的銀行改革需要5000多億美元的資金,對證券公司來説這是絕好的機會。一群美國金融巨頭和中國建立了蜜月關係。催化劑當然是“人”。

    CICC——這個直到90年代後期還默默無聞的證券公司,在繼承了中國企業的股份後,得到迅速發展。實際上其資本構成很複雜,是美國證券巨頭摩根士丹利和中國建設銀行的合資公司。

    蜜月的背後,國家間的戰略策略並沒有停止。5月上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要求公開發行股份的海外企業不僅要提交必要的財務資訊文件,而且規定必須登錄“EDGAR”電子網路系統。乍一看,這不過是一項給準備上市的公司增加成本的令人討厭的政策。但問題的根源很深。因為這是自由市場的保護人SEC針對那些試圖把中國企業趕出美國資本市場的華盛頓反華説客的攻勢而想出來的一項妥協政策。

    江主席訪問紐約證券的第二年即98年,朱總理提出了三大改革,2000年迎來了股份公開的“龍年”。加上去年年底加入WTO,原來限于面向外資企業的外匯業務也向中國企業和個人放開了。胡副主席的“吉市”動作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信號:中國對與美國在同一條件下對峙充滿了自信。

    廉價銷售的盡頭

    再見了,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中國企業開始把在美國當地生産納入視野。他們感到只憑“廉價”的進口銷售已經走到了盡頭。

    曼哈頓百老彙大街上著名的羅馬建築代表“格林尼治銀行大廈”最近換了招牌。新主人是中國最大的家電廠家海爾集團。他們斥資1400多萬美元買下了這座大廈。該公司在美國銷售的115美元的單門小型冰箱被稱作“住校生的必需品”,大學生們競相購買。海爾早就投資4000萬美元在美國建起了組裝工廠,中小型冰箱的市場佔有率也已經達到50%。但是,“海爾還沒有打進大型冰箱的生産銷售領域。因為主婦們選擇美國廠家。”首席執行官(CEO)張瑞敏購進曼哈頓名廈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它作為“廣告塔”給人們留下高品質的印象。張瑞敏説,“松下曾以驚人的勢頭擴大了在美國的銷售。我們的速度要超過他。”去年該公司在美國的銷售額為2億美元,計劃2005年達到10億美元。

    在美國企業相繼進入中國的同時,中國企業也攻進了美國市場的腹地。讓人感覺到“美中經濟圈”已經誕生。

    戰後日本之所以能夠實現高速經濟增長,就是因為美國消費市場的存在容納了生産出來的大量工業産品。現在中國企業涌進了這一巨大市場。美國的最大貿易赤字夥伴已經從日本變成了中國。

    4月底,研究下一代通訊網路的國際民間組織GIIC在北京召開了年度大會。中國代表發言説,“即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IT市場,在技術力量上美國依然是領先。”美國軟體巨頭Oracle(甲骨文)的幹部回答説,“正因為市場廣闊,美國才在技術力量上佔據領先位置。市場的擴大將磨練技術力量。”

    都擁有巨大市場的美中兩國互相鼓勵,被撇在一旁的日本感到了危機。

    紅藍之爭

    道格拉斯帕爾,這位能夠講一口流利漢語、日語的美國前總統助理、共和黨內第一號“東亞通”,其被布希總統授予的新頭銜是“美國駐臺協會理事長”,將於6月中旬走馬上任。其使命之一,是促使強化獨立氣運的台灣陳水扁政權徹底自製、為打開安全保護軍事方面的真正的美中對話調整環境。

    紅藍之爭——,這句話指布希政府內及美國政界的路線對立。希望美中關係穩定的親華派是“紅隊”,視共産中國為潛在敵人的對華強硬派(親臺派)被稱為“藍隊”。據説“紅”來自大陸的五星紅旗,“藍”則指台灣的青天白日旗。親華派的想法是,如果和經濟持續增長的核大國中國對抗,不符合美國企業的利益,還會增加安全保障成本。而對華強硬派則對中國的大國化充滿戒心,也不忍放棄民主台灣。

    布希政府內以國防部副部長沃爾夫維茨為代表的對華強硬派在政府鞏固之初即取得了優勢。而此次帕爾赴任台北,既可以説是“對華強硬派蒙受的第一次失敗”,也可以看作是和中國進一步緩和緊張氣氛的信號。

    變化的徵兆不止於此。國防部是對華強硬派的根據地,而6月中旬將有一位幹部——國防部助理部長彼得羅德曼(負責國際安全事務)訪問北京。這雖在布希總統與鮑威爾國務卿訪華之後,但對國防部來説羅德曼訪華卻是最高級別的訪問。在此之前,該部一直極力控制與中國的接觸。

    去年1月成立的布希保守政府的對華政策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糾正克林頓前政府偏向中國的姿態,決定向台灣提供大規模武器。第二階段是去年9月後,美國以反恐怖為藉口,與俄羅斯接近、屯兵中亞,其目的在於遏制中國。緊張感悄悄地在兩國之間滋生。之後便進入了派遣“帕爾大使”、要求台灣克制獨立的第三階段。而以摸索重開軍事交流為目的的羅德曼訪華也許能夠進入3.5階段。

    美中雙方內部都存在著交流障礙。通往“建設性關係”的道路絕對不會平坦。

    中國網2002/6/1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