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盼購車的快速通道  

    《亞洲時報》2002年6月12日文章:中國企盼購車的快速通道(作者:安托安娜塔白滋洛娃)

    當46歲的張盛(音)看到在北京三環路上舉辦的法拉力和蘭堡亨尼斯轎車的展示之時,他感覺自己的心被深深的觸動了。他曾經很賣力的工作,省吃儉用,最終才買到一輛國産的捷達二手轎車,而這輛轎車一直被他視作是自己對生活的追求。

    如今,看到這些豪華的名車,他甚至不能想像如果能夠開著這其中一輛熠熠發光的進口轎車會是一副什麼樣的景象。他有點無奈的説:“外國人買轎車就像我們買自行車一樣簡單。”

    “在我們所有人都能購買到進口轎車之前,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也許只有大款才能支付得起這麼一大筆錢買到這些耀眼的跑車。”張盛如是説。

    然而,無論這些轎車對於普通中國百姓來説是多麼的奢侈或者是多麼的遙不可及,法拉力和蘭堡亨尼斯轎車的製造商還是認為這個曾經是自行車的王國卻同樣擁有著無窮的吸引力和廣闊的市場,這種吸引力必然會幫助他們成功的在北京的主要環路上組織好一場車展。

    此次展覽的舉辦湊巧趕上2002年北京國際汽車展這一全國範圍內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國際汽車展覽。隨著上個禮拜車展的大門對公眾的敞開,550輛名車正式展現在人們面前,這其中包括首次參展的豪華型轎車,如本特利、勞斯萊斯和蓮花轎車等等。

    官方代表王霞(音)告訴北京週末的記者説:“如果展覽還有剩餘位置的話,法拉力、蘭堡亨尼斯和保時捷等品牌的跑車有可能也會參加展出。”

    組織者表示他們預計在八天的展出中,參觀的人數有望達到40萬人。展覽的門票是60元人民幣,相當於普通北京人一天的工資,但是儘管如此,參展商還是堅信,參觀者中許多人並不僅僅是好奇的看客,更是真正的買家。

    作為中國的首都,二十年前北京的道路上很少有轎車的身影,寬寬的馬路被自行車大潮湮沒。如今,北京卻擁有著一百多萬輛私家轎車,並且一時之間成為了世界上交通堵塞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隨著收入水準的不斷提高,和汽車價格的不斷下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選擇這一新型的交通工具。

    “我們管它叫中國之夢。”房地産代理人劉清河(音)如是説。他開的是公司的尼桑和藍鳥轎車,並且已經為自己的家庭購買了一輛國産的家用轎車:奇瑞。“家庭轎車就像一個人的家庭一樣,成為了就此改變我們生活的共同要求的一部分”

    奇瑞在中文中的意思是非常的幸運和吉祥。政府一直很鼓勵人們購買轎車和投資房産,以此來刺激國內需求的增加。

    對於那些從來沒有購買過住房,沒有私家車,只有自行車的一代中國人來説,生活方式的轉變就如同文化革命一樣重要。

    即便是最低檔次的像是奇瑞這樣的新型轎車,仍然超過了普通北京人五年的收入。

    然而,對於私家車的渴望和需求還是呈現飛速上升的趨勢的。去年,中國國內共銷售出72.15萬輛轎車,比2000年增加了18%。作為去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必須履行的義務的一部分,中國已經降低了進口轎車的關稅,徵稅幅度由原來的80%到100%減少到43%到50%之間,到2006最終會降低到25%。

    人們並不驚訝的看到,來自於美國、法國和日本的頗具實力的汽車製造商已經在這個誘人但也充滿殘酷競爭的市場中爭相取得一席之地。如今,在這個市場中,德國大眾佔據了重要的位置。桑塔納成為了中國國內最大的國外轎車的品牌,並且實現了250多萬輛轎車的銷售成績,佔據了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的將近50%左右。德國大眾和上海汽車製造集團聯合在上海生産桑塔納牌轎車,與此同時德國大眾還與在吉林省長春市的一汽公司合作生産奧迪和捷達轎車。

    儘管如此,甚至是像張盛這樣的專業司機,雖然很高興成為捷達轎車的主人,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道路景色有點千篇一律,枯燥單調。“在城市裏,你很少能看到有趣的轎車。馬路上全都是大眾製造標誌的轎車,看上去缺乏新意。”

    這也許就能進一步解釋為什麼週末在北京舉辦的國外跑車展會吸引公眾那麼多的注意力了。根據公司統計的數字,自從法拉力於1997年在中國首次亮相之後,該公司只在中國地區賣出70輛法拉力轎車。但是,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實現,這種狀況必然會得到轉變。

    至少有六家新的國外和國內汽車型號將會于年初在中國市場上嶄露頭角,其中的幾款車型還處在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價位上。這無疑會在中國120家國內製造企業之間引發一場價格大戰。

    價格戰的結果是帶來更大的購車慾望。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副部長龍永圖承認:“如今在北京,很時髦的一件事情就是考取一張駕駛執照。”

    中國網2002/6/12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