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立學校圓你大學夢  

    美國《洛杉磯時報》2002年5月31日文章:中國:私立學校圓你大學夢

    他們也許本應該在家裏務農或是在工廠裏做工。但是現在,他們卻可以漫步在大學校園中,為資訊科技和國際商務而高談闊論。

    蔡超(音)以及何延平(音)絕對屬於新一代的中國大學生:他們在中國的統一高考中名落孫山,但是仍然可以獲得大學教育。在一個只有10%的適齡人可以得到高等教育的國家裏,失望已經成為了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裏,公立大學早已無法滿足人們的求學慾望。所以,一場教育革命正在悄然席捲中國大地。

    中國的私立大學,與其他的私營企業一樣,正在逐漸起步並且迅速發展。蔡超以及何延平等數百萬高中生有了改變命運的第二次機會。“我的父親是一名工人。他説,只要我能上大學,無論是什麼樣的學校他都不在乎。我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使自己更加適應市場需求。”22歲的蔡超説,他目前就讀于“西安國際大學”電腦專業。

    但是,中國羽翼未豐的私立大學與西方國家相比,還遠沒有得到其應有的社會地位。實際上,人們的老觀念阻礙了私立學校的發展,人們總是認為私立大學唯利是圖而且教育水準低下。

    在中國的現代社會中,公立大學仍然佔據著教育的統治地位,再加上政府不冷不熱的支援,私立大學無論是對教育者來説還是對學生來説,都是一個極富潛力同時又極具風險的事業。“我當然感到進退維谷,”蔡超説,“很多用人單位都不承認私立大學的學歷。這也導致大部分學生寧願去一個平庸的公立大學,也不願意來優秀的私立學校。”

    在過去的五十年中,中國的教育完全由政府管理。不過中國經濟在過去二十年中令人窒息的增長速度,促使北京首先放開了對教育的控制,以便更多的青年人能夠為競爭激烈的全球化經濟做好準備。

    原則上説,中國政府仍然把學校當作是社會精英的培育溫床,所以,只有國家才有資格完成教導年輕人這一神聖的職責。事實上,私立大學可以彌補公立學校的教育系統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漏洞。中國的私立學校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便從無到有,再發展到如今的1300家,甚至超過了公立大學1000家的數量,其註冊學生佔到了全國高校學生的36%。

    但是北京仍然牢牢束縛著私立學校的發展:私立大學只能夠接受公立大學未予錄取的學生,並且大部分的私立學校都沒有授予學位的資格,也不允許以營利為辦學目的。“開辦一所私立大學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西安城鄉企業管理大學的校長高淩(音)説,“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生存而鬥爭。”

    儘管在大多數的發達國家裏,教育市場目前都處在不斷收縮之中,但是中國的教育産業卻一直蓬勃發展,整個教育市場擁有大約2.3億學齡兒童——這幾乎相當於美國的全部人口。

    中國公立大學有時會顯得遙不可及,尤其是對那些處在偏遠內陸省份的年輕人來説。這給中國尚處萌芽階段的私立大學以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只有7%的私立大學有授予學士學位的資格。中國的私立大學目前所起到的作用僅僅相當於西方國家的成人教育學院或是社區學校。

    在經歷了90年代的高峰期後,很多私立學校都由於管理不善以及資金危機而紛紛倒閉。但是其中的一部分卻頑強地存活了下來並且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尤其是那些成功吞併弱小競爭者、吸引到可靠投資者並且提高了學術聲譽的學校。

    西安國際大學就是個中的佼佼者。該校建立於十年之前,建校初,這裡只有200名學生和幾間租借而來的高中教室。在之後的日子裏,這所學校便開始了教無定所的漂泊:曾經是射擊場內的簡陋軍營,也曾經是“退休老幹部活動中心”的空房。幸運的是,最後終於,苦盡甘來。

    一個由鄉鎮企業家創辦的遊樂場面臨破産的危機,並尋找合作夥伴。於是,一個合作協議如期誕生。今天,這所大學已經成為了1.6萬學生的學習園地,並且是全中國最大的私立大學之一,也是陜西省僅有的五所擁有學士學位授予資格的私立大學之一。

    “我是我們家族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但是,有時候我仍然會覺得尷尬和自卑,因為我沒能進入一所公立大學。但是社會在變化,我們也應當學著改變自己的命運。”何延平説,這位棉花農的兒子如今正在攻讀國際商務專業。

    一種自卑的天性激勵著優秀的私立大學想盡一切辦法來超過它們的對手——公立學校。它們努力減少官僚作風,提高民主氛圍。舉例來説,如果學生們對某位教授不滿意的話,他們有權要求學校調離該教授;如果某一個係所的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話,學校便會果斷取消那個係所。

    “為了在這個産業中生存,我們不能僅僅將自己定位於教育者。我們需要成為商人,甚至是政客。”西安國際大學的李若池(音)説,“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的私立學校會以失敗告終,它們不具備多方面的生存能力。”

    這也是高淩校長痛苦的癥結,她的城鄉企業管理大學正在為生存而苦苦掙扎。與西方同行不同,中國的私立大學缺乏吸收捐贈資金的能力,因此,它們只能依靠商業合夥人來獲取資金。一名33歲、從未上過大學的酒商在去年的招標中擊敗了其他對手,獲得協議向這家有14年教學歷史的科技大學投資。

    接下來的發展過程只能用禍無單至來形容。在與學校年齡老化然而社會關係豐厚的創始者之間的權力爭奪中,高淩校長被送上了法庭。不僅高校長本人身陷牢獄之災,學校也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她為一座新教學樓投資了近百萬資金,卻至今寸墻未起。雪上加霜的是,學校的學生紛紛離去,曾經擁有3000名學生的諾大校園,如今只剩下100個人苦苦支撐。“如果我一早就看到這樣的發展結局的話,我絕不會選擇這條路。”高淩説。

    私立學校也無力培養自己的教學力量。它們只能尋求從公立大學裏離退下來的老教授或是毫無教學經驗的新畢業生。無論校園內的生活條件有多麼的優越,學生們還是會抱怨自己在校外得到的不公正待遇。最明顯的不公就在於學生無法獲得助學貸款和無法購買半價火車票,而公立大學的學生則可以享受上述兩項特權。 “我總是覺得比公立學校的學生矮了半頭。”23歲的劉春蘭説。她正在西安國際大學英語系學習。

    中國政府正在致力於通過一項專門的立法,來給予私立學校以及它們的投資者更多的法律保護。但是,對於很多苦苦掙扎的私立大學來説,這一措施顯得有些杯水車薪,而且來得太遲了一些。為了生存,它們已經用盡了所有的辦法來招攬學生——在電視和宣傳牌上打廣告,在火車和汽車站裏張貼招生簡章等等。

    但是,有些做法卻令私立學校引火燒身,這些做法甚至加深了人們的誤解:私立大學不過是唯利是圖的騙人學校。

    “這樣的學校進去容易出來難。”西安三資企業管理學院的學生劉璐(音)説。她抱怨學校的實際情況遠不是它在廣告中所描述的那樣,跟她想像中的樣子就更加有差距了。但是無論她怎樣要求,學校都不肯返還她的學費。“他們把我們看作是搖錢樹,而不是學生。”劉璐説。

    “我感覺我受到了欺騙,”另一名從該校中途輟學的學生金哲(音)説,“我們在這裡得到的是大學水準的教育、中學水準的設施和小學水準的管理。”

    創建該校的穆金國(音)出身於農民,他也承認,要想趕上公立大學的水準,私立學校前路茫茫。但是,他懇請他的學生們付出耐心。“我們沒有像公立學校那樣的師資資源,”他説,“我們也許無法培養出將火箭放飛上天的科學家。但是,我們至少為青年人提供了一個脫離體力勞動的機會。為了成為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中國需要更多的像我們這樣的大學。”

    中國網2002/6/10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