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領養中國孤兒  

    “領養中國兒童家庭協會”的組織者凱倫德説,不管領養動機如何,今天只要領養了中國兒童,她就一定是中國文化的愛好者。

    孤兒領養的工作,是一個世界性的工作,幾乎每個國家都有生父母因各種原因而將子女遺棄的現象。美國人由於近年來生育率下降,許多家庭想領養一個或者兩個子女的心願很強烈。可是在美國國內是很難領養到小孩的。以前美國人領養孩子的範圍是在南美洲、東歐,近年來,他們已經轉向了中國,原因是中國政府在領養孩子方面的工作效率以及體現的愛心超過其他國家。七年前,在美國已經成立了一個非常龐大的非盈利性組織“領養中國兒童家庭協會”,簡稱“FCC”。會員都是到中國領養了子女或正在等待領養子女的美國家庭,他們在美國的近40個州有分會,共有會員5萬多人。那麼,這些家庭是怎麼領養中國兒童,又是怎麼來照顧這些兒童的呢?

    救救小凱里

    近幾個星期,在美國的各大網站和一些中文報紙上有一個非常注目的報道,一名出生在中國湖南昌都,被一對新墨西哥州的夫婦領養的中國5歲孤兒凱里(KAILEE)最近突然發現患上了再生障礙性貧血。這對名叫維爾思(WELLS)的美國夫婦非常焦急,特意聘請專家為女兒設計了一個網站(WWW.kaileegetwells),用各種語言向全世界發出救救自己的女兒的呼聲。

    網站上小凱里那活潑可愛的形象吸引著無數關心她命運的人,那稚氣的簽名前是一篇父母為她設計的導言,這位小女孩用第一人稱稚氣地説,她出生後10天就被父母遺棄,放在當地的孤兒院臺階上,後來得到了孤兒院阿姨的精心照顧。在她1歲的時候,這對美國夫婦通過國際領養機構來到中國收養了她。

    今年已經5歲的凱里説,前幾個月,她開始感到頭痛,醫生以為她得了感冒,給了一些感冒藥之後就回家了,但是“感冒”一直不好。在經過多家醫院的反覆治療之後,才發現她得的是現今醫學界束手無策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由於她的骨髓中缺少再生血液的細胞,生命將會隨著血液的貧乏而枯萎。今天唯一的治愈方法是骨髓移植,而且需要的是同一種骨髓的人,這種幾率非常之小,基本上要同種族的人,於是心急如焚的父母在網上向全世界的華人求救,希望人們伸出援手,救救小凱里。她的父母現在已經收到全世界的熱愛小凱里的人無數電子郵件。

    記者打到小凱里的家中電話,她的父親維爾思先生説現在每天收到幾千封電子郵件,安慰、送禮物,出主意。維爾思先生的焦慮心情在電波中表露無疑,他説,現在還沒有等到合適的骨髓捐獻者。在等待骨髓的階段,他同美國的醫療會診專家決定,先進行化學治療,這個治療的過程大約要一年時間,希望在這一年中能夠等到小凱里的相同型號的骨髓捐獻者。他要我代為感謝全球華人的愛心。言談中,維爾思先生對小凱里的關心,完全不是像一個領養的父親,而是一個面對親生骨肉的心態。

    在出生的地方插上小紅旗

    在中國的馬年春節裏,洛杉磯唐人街上最大的一家中餐館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春節聯歡會,三四百位碧發金眼的白人太太和先生,個個帶著小到一兩歲、大到六七歲的中國兒童,其中大部分是女孩,來參加這個有著濃郁中國風味的節日聚餐。會場裏,稚聲稚氣的聲音“媽咪”“爹地”叫喚個不停,會上還舉行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節目,一張中國彩色大地圖放在會場正中,讓一個個打扮得像美國巴比娃娃那樣的、卻是黑髮黑眼的孩童上前來用小紅旗插在她們的出生地:“廣東”、“廣西”、“遼寧”、“安徽”、“河南”、“北京”、“山東”等等省市,其中安徽、廣東、遼寧成為紅旗最多的地方,有時候孩子們插錯了地方,他們的爸爸媽媽笑著走上來,一邊親熱地撫愛著孩子,一邊用不太標準的漢語糾正。他們和孩子的那份親情、那份慈愛絲毫看不出這些孩童是他們從中國剛領養的孤兒。

    領養協會每個分會都自由活動,這些來自領養中國孩子家庭的父母基本上每個月都要聚會一次,讓孩子們互相認識,家長們互相交流撫育孩子的心得。日前,我在海邊城市西洛杉磯市的聚會上碰到了4個月前剛從中國領養了男孩金金的弗朗西斯梅樂和他的太太簡尼佛。簡尼佛是一位消費者協會的律師,小男孩金金已經有5歲了,簡尼佛説他們是從安徽銅陵領來的,前後過程花費了整整18個月,總共用去了將近2萬美金,當然這些費用包括了移民局、加州政府福利局、中國有關部門、經紀人以及領養時的旅行費用等。我問弗朗西斯在哪兒工作,他回答説,“在家中”。

    家中?我重復了一句,那是家庭辦公室吧。因為現在有很多美國公司為了節省開銷,讓員工在自己的家中用電腦辦公。有時候私人開公司,也在家中辦公,省下一筆租金,統稱家庭辦公室。不料,弗朗西斯搖搖頭説:“我是在家中帶孩子。”我有點驚訝,繼續談下去才知道,梅樂夫妻倆是再婚,雙方已經各有小孩,結婚之後,兩人商量決定不再生育,而是去領養一個小孩,而且很快就決定領養中國小孩。問他們為什麼要領養中國兒童,回答是,中國政府在領養孩童方面的組織工作、照顧孩子的系統工程中非常有效率,比起其他國家來,孩子也更加健康。這是我第一次聽美國人誇獎中國人工作有效率的話。

    弗朗西斯説出了一個更為令我吃驚的理由:“為了照顧好剛來美國不久的金金,我辭去了工作,專職在家帶孩子。”他一邊笑笑,一邊把孩子招呼過來,用簡單的中文説:“金金,説説你從哪兒來?”金金會講中文,用普通話説:銅陵。一旁的太太簡尼佛説,弗朗西斯為了與金金溝通,也為了將來去中國旅遊,還去聖塔莫尼克社區大學選修了中文。現在他成了金金的全職保姆。弗朗西斯很有教養地補充説,“現在孩子剛從中國來,對於環境很陌生,我要多在家陪陪孩子,幫助他適應環境。也許過三四年我再去找工作。”

    幸福的小國書

    住在洛杉磯高級住宅區聖馬利諾市的蘇珊瑪莎是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她與中國的淵源關係可以追溯到30年之前,她丈夫在香港的美國領事館工作,她在香港教書,從那時候起,他們就對中國文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走進蘇姍的高級住宅,迎面就是一幅劉海粟的國畫,左邊則是一幅複製的清明上河圖手卷,書房客廳中的書架上、百寶櫃裏放著一尊尊中國出土的陶器、銅器。蘇姍的丈夫前幾年去世了,他們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蘇姍一個人在家常常會想起與丈夫在香港的那一段美好的時間,於是她就領養了一個中國女孩。

    這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廣西小女孩,出生在1997年,她的名字叫國書,是南寧桂港“母親之愛”孤兒院的阿姨們給取的。蘇姍説,這個中文名字非常大氣,我很喜歡,所以我就沒有給她另外再取英文名字,她在紙上用英文給我寫下:“國書瑪莎”,國書的小名叫書書。蘇姍為了領養書書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往返文件花去了大半年,最後在中國寄來的照片中,蘇姍挑中了秀氣的書書,但是由於還沒有完成文件作業,還得等待。但是蘇姍想念小書書,於是在中國方面的安排下,蘇姍來到廣西看望書書,由於規定在未領養之前是不可與孩子接觸的,孤兒院的阿姨就把孩子帶出來,讓蘇姍遠遠地看看書書,蘇姍還拍了照片。一年之後蘇姍領養到了書書。

    為了不讓書書感到寂寞,也為了書書感受到更多的中國文化,蘇姍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自己在帕沙蒂娜住了十幾年的房子賣掉,在中國人集中的社區聖馬利諾買了房子,情願多出幾萬元的經紀人費用,搬了過來。她説這兒有很多中國人家庭,還有中文學校,書書可以在這兒接受更多的中國文化教育。蘇姍打開她為書書製作的紀念冊,裏面是書書從送到孤兒院一個月開始的照片。蘇姍説,孩子在這個中國孤兒院,受到臨時媽媽和爸爸的良好照顧。她説,我看到那孤兒院設備衛生、乾淨,阿姨們都穿著制服,陽光明媚,笑容可掬。

    蘇姍將領養過程中的所有文件都放在這本紀念冊中,第一頁是請人用正楷寫的中文名字“國書”。甚至她和同伴們去領養國書時的機票、旅館發票等都好好地放在一起。她説將來書書長大了,我要把這本紀念冊送給她,讓她知道她是從哪兒來的。書書在院子的鞦韆上歡快地蕩著,其他同伴們都是這個地區幾個家庭領養的中國女孩。問書書她們中國的事情,已惘然不知了,蘇姍拿出書書在中文學校寫的中國字,驕傲地説:“我女兒的中國字,老師説寫得很好呢。”我一看,在方格中寫的中文,一筆筆中規中距,確實有著寫“國書”的基礎。

    美國人的領養觀念

    在採訪的時候,我的腦海中一直盤旋著一個疑問,領養小孩在中國也是常有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不要讓小孩知道任何有關他的來歷,以免將來長大時要找自己的生身父母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美國人家庭領養中國孩子不僅不隱瞞,而且在鼓勵他知道中國文化,了解自己的身世,甚至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了解自己身世的條件,這會不會在將來引起麻煩?

    我把這個問題向協會的組織者,同時自己也領養了一個安徽小女孩的李凱倫德提出來。凱倫德説,要説起這個問題,可能跟文化不同有關吧。兩國人對於領養觀念也不同。美國家庭認為生兒育女是為這個國家的,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産,所以小孩到了18歲之後就可以獨立,搬出家庭居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願生育,所以在領養孩子方面那種把小孩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産的觀念也就很淡,讓孩子知道他們是從哪兒來的就沒關係了,即使他們長大後,去中國尋根,作為父母的美國人也是很樂意的。

    凱倫德説,當然今天我們領養中國兒童,最大的心願是希望中美兩國友好,我們中間很多人是熱愛中華文化的。不管領養動機如何,今天只要領養了中國兒童,她就一定是中國文化的愛好者。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常常聚在一起,讓孩子們接受中國文化的教育的原因。

    凱倫德説,領養小孩在美國是一個越來越普遍的現象。美國年輕一代對於生孩子的觀念越來越淡薄了,因此在美國早就有國際性領養孩子的機構專業人員,如俄羅斯、羅馬尼亞、中南美洲等國,都是領養兒童比較多的國家。到中國去領養兒童是近10年中發展起來的,很多人喜歡去中國領養。現在全美領養中國兒童的數量是每年平均5000人,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凱倫德本人已經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猶金,後來領養了4歲的莉莉之後,做哥哥的非常關心妹妹,只要妹妹需要什麼,猶金總是想方設法滿足。她説我就是要想讓猶金有一種責任感,現在他們相處得非常好。

    漫長的領養過程

    西洛衫磯市的一所教會,樓上的圖書館中正在舉辦一個講座,我好奇地問主辦人傑瑞佛勞德,那是什麼講座。她説那是等待去中國領養小孩的家庭在開會,他們每個月聚會一次。

    原來,到中國領養小孩要辦許許多多的手續,簽署各種各樣的文件。州政府還將派出專職的家庭研究員,對於領養人的家庭經濟情況、財務狀況、領養人有無犯罪記錄以及對於孩子的態度等等進行細緻的了解,寫出報告交由政府福利局批准。然後由經紀人將這些文件翻譯之後轉往中國官方的“中國收養中心”簡稱CCAA,由中國方面進行審核。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了,期間領養人會不斷收到經紀人寄來的小孩簡介,照片、年齡、性別、出生地、健康情況等等基本資料,由領養人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並且要填寫中國政府的一大堆表格。大約等待一年或更長的時間,收到中國方面的通知,萬事就緒,可以去中國領養了。

    我坐在後面聽,那個開講的人是經紀人瓊斯,他説,最近中國政府加強了領養兒童的管理和教育,可望縮短領養小孩的時間,大概在半年到10個月左右就可以領養兒童。(《環球》2002年第11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