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將對亞洲構成壓力  

    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25日文章題:中國的對手遲遲不了解其出口實力 副題:北京建設貿易強國(記者克萊錢德勒發自上海)

    中國總理朱鎔基上月在為北京主辦的一個亞太領導人論壇揭幕時,發表了令人安慰的預言,説中國一躍成為製造業大國,將被證明是亞洲其他國家的福音。

    但最近的貿易數據所呈現的卻是更加複雜和不那麼和藹的解釋。亞洲鄰居的好消息是,隨著經濟迅猛發展,中國似乎正在吸收該地區其他地方的原料和部件,壞消息是,對眾多亞洲經濟體來説,這種趨勢的好處很可能持續不了,而且受益的程度肯定不會相同。由於中國出口産品在其他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這些亞洲經濟體已經受到影響。

    事實是,隨著中國製造業設施的成熟,中國將日益要求得到亞洲紡織品、電子、經工機械等眾多産品的主要出口份額,從而搶奪亞洲對手在北美、歐洲和日本等關鍵市場上的業務。

    本週,來自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地的報告顯示,它們4月份的出口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與中國貿易的增加。日本4月的出口增加1。6%,新加坡增加6。4%,南韓增加了驚人105%。這一齣口增長標誌著一年多來月度出口數字的首次改善。中國對這一反彈的巨大貢獻,獲得一些亞洲國家官員的稱讚,稱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鄰國,是該地區經濟增長的一個新的至關重要的發動機。

    然而許多貿易專家警告説,這些稱讚還為時過早。對地區貿易流動善的嚴密審視表明,中國從亞洲購買的大多是用來加強其本國出口能力的設備和部件。隨著中國學會在國內製造更多這樣的産品,中國對此類進口産品的胃口咐迅速縮小。

    摩根士丹利公司經濟學家謝國忠説:“隨著中國成為低成本生産基地,它對其他地方的出口商正在增加壓力。亞洲其他地方將不得不作出調整。”

    中國是在1997年該地區金融危機中唯一安然無恙的國家。3年後,中國擺脫了重創其亞洲鄰居的窒球性衰退。現在,隨著美國經濟復蘇勢頭越來越強,中國出口商正在奮力衝刺,而地區對手們卻仍在賽道外熱身。

    請看:4月,中國出口比去年同期猛增17%,這一增長幾乎是當月亞洲出口表現第二的南韓的兩倍。在2002年頭3個月中,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出口大多遭遇了與上年同期相比兩位數的下降,而中國的出口增長了9%左右。

    謝國忠估計,中國在東亞出口中所佔的份額已經從1997年的不到16%擴大到了22%。

    自從北京在80年代後期採取更為面向市場的經濟政策以來,中國在美國進口産品總額中所佔的份額已經從1987年的1%增加到了9%,東亞其餘經濟體佔美國進口市場的份額則從38%下降到24%。不僅是因為生意被中國搶走了,而且還因為洶湧的中國低成本出口産品迫使該地區其他地方的對手大幅削價競爭。

    促進中國出口增長的是前所未有的外國資本的注入。單是去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就達到了近500億美元,是有10個成員國的東盟所吸收的外國投資額的5倍多。因而預料中國將在明年超過日本,成為亞洲向美國出口最多的國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中國逐漸展示其新的貿易實力時,感到切膚之痛的正是日本。今年早些時候,北京通過對日本汽車徵收鉅額報復性關稅,迫使小泉放棄了保護日本大蔥和香菇種植者免受廉價中國進口産品辛勤工作衝擊的努力。就在本週,北京揚言要對進口鋼材徵收高達30%的關稅,使東京又一次陷入困境。這項宣稱的關稅措施被説成是對美國保護主義措施的回應,但這對日本和南韓鋼鐵業者的損害遠大於對美國業者。

    參考消息2002/5/29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