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中國 一份諒解備忘錄  

    中國,作為被閱讀被研究被了解的對象,古往今來呈現了千回百轉的面貌,怎樣被閱讀被研究被了解,端看站在什麼位置選擇什麼視線。

    單是為“中國”下個定義,卻也是千頭萬緒。

    作為一個“概念”,它涵蓋的文化、思想、道德、理念、價值系統,自成一個特殊的國度。作為一個“國家”,它的意義並不糾纏在純粹的地理界線上,而同時陷落于政治的紛爭和妥協中,描述的時候有若行走綱線,一不小心隨時觸及外交雷池。

    “中國”這樣一個意義體系(system of meaning),博大精深,可以引伸無窮枝節。作為被研究的對象,它是一門永遠值得追尋的學問。

    人總是貪心的,總希望擁有全世界,頓悟所有。但現實並不如此。

    現代與過去

    我們用時間來作分野:現代與過去。傳媒傳遞的是一個流動的“中國”,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掌握今天的脈搏,沒有什麼比閱讀期刊雜誌,更能及時、貼近。

    過去又如何?100年已夠翻天覆地,近代中國得從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這股被認為是中國文藝復興的思潮,影響深遠,在21世紀之初仍難抹去其價值,然主調早已從回首批判,轉移至反思,再出發。

    缺乏對歷史的認知,註定虛妄。相對於“中國”這個龐雜的意義體系,我們都是他者。追循歷史學家治史的路徑,沿著流域爬梳出各方各派的枝節,儘量保持清醒不惑。

    閱讀,不會使我們變成無所不知的神明,但至少,會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無如。

    想像蘆葦叢後——解讀湯顯祖

    今天我們看湯顯祖的夢像是一個浪漫追索的超現實情節,在我們不曾相見的中國庭院的長梗蘆葦背後的一個述情故事陌生上演。

    1598年間,明人湯顯祖回到了老家臨川玉茗堂,從此一輩子不再返回官場,也從此在遊移于政治抱負與退隱著述的價值選擇中堅定下來。此時,他48歲。就在那一年,他開始寫他的夢《牡丹亭》。今天我們看湯顯祖的夢像是一個浪漫追索的超現實情節,在我們不曾相見的中國庭院的長梗蘆葦背後的一個述情故事陌生上演。然而從湯顯祖個人思想考量,卻是他完成從社會關懷的實踐嘗試回向文學中的理想世界的過程。

    和莎士比亞相比,作為一個劇作家,湯顯祖的路無疑是更加的崎嶇難履,因為他面對在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家對於人世作文學性、藝術式的考量或掙扎,同時也面對著作為一個中國式知識分子的內在要求。時光遞變之後的今天,在我們所駐留的年代看他,閱讀他的時候,可以毫不驚奇地發覺湯顯祖的人生經歷像所有正直不阿的讀書人一樣有著同一個模式。年輕之際的他因不肯結交權貴而久困科場,在張居正的阻擾下只能得到極不顯眼的三甲第211名之後,沒法錄為進士。當時341位被錄取為進士的人中,無論是湯顯祖的知友饒侖、梅國楨、李獻可、丁玉立等,還是日後與湯顯祖有交往的萬國欽、李伯東等,才學人品都未有過於湯顯祖者。萬曆16年,南京連遭饑荒,發生大疫,因為目睹朝廷官員不但飽受地方官賄賂,竟還得到升遷的事實。他因仗義直言,上疏一篇《論輔臣科臣疏》而震撼朝廷,想當然耳地遭致到政治迫害。後來輾轉于小官吏位,謹慎盡責,治績斐然,然而還是無法不厭倦于爭權奪利的官場世界。

    從才情開始到要求自己有對家國存現承擔意識,到因耿介率性而無法不與污濁世事抗頡,而不得不遭遇各種挫折頹敗,而終於走返書齋,寂寂苦思生存價值的讀書人幾乎不曾絕跡于歷史的記載之中。湯顯祖的不幸在於處於他那有著龐巨系統與社會結構的家國裏,無法逃脫日趨敗壞的政治現象。然而湯顯祖的幸運也是因為他處在一個龐大土地的家國,可以選擇隱退到寂然且安靜的地方,不看那些令人煩厭的人與事,可以存活在自己的夢裏……

    十大必讀中國雜誌

    1.《南風窗》

    由《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出版的《南風窗》是時事政治類綜合月刊。1985年4月創刊,宗旨是“讓從零開始的人説話”。90年代中期,《南風窗》以“聚焦政經,相約成功”為辦刊宗旨,開始了第二次創業,改版後的《南風窗》,作為一份成功型、潮流型、學習型雜誌,以透視時事經濟熱點、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相當於報紙媒體的《南方週末》。目前,《南風窗》已成為中國較有影響力的政經雜誌之一。

    2.《收穫》

    新中國最早的大型純文學雜誌(1957年創刊),也是當代影響最巨者,主編至今仍由巴金擔任。它是市場經濟時期中國文學界精氣猶存的象徵,要“將嚴肅文學堅持到底”,不登廣告,不吃皇糧。它提供了數量眾多的當代經典,足以支撐當代文學史的半壁江山。在小説之外,它的散文經營亦成果斐然。《收穫》的價值,還在於它一直創造著當代文學。那些正在萌生的新鮮聲音,那些苦尋無路的文學新人,正是經它的推介而得以嶄露頭角。

    3.《城市畫報》

    1998年11月,《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出版《城市畫報》,其前身為《廣東畫報》,雖然仍是一本綜合類畫報,但其讀者定位十分明確,就是年輕的都市人。從創刊伊始,就旗幟鮮明地提出“給你一個全資訊的廣州”的辦刊口號。2000年4月,《城市畫報》全新打出“新生活的傳播者”旗號,在地域上跳出廣州,關注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流行時尚、新的文化資訊,試圖在讀者中建立中國都市新生活倡導傳播者的媒體角色。

    4.《財經》

    《財經》最響亮的品牌是獨家的重磅報道或專文,有些重頭文章甚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經濟改革的進程,如《基金黑幕》、《銀廣夏陷阱》。它肯在獨家調查上花費精力,且反應迅速,視角敏銳,使得這本創刊于1998年的財經新聞雜誌迅速在眾多經濟類刊物中脫穎而出,成為業內最佳,並因此獲得了吳敬璉、汪丁丁等一大批頂尖經濟學家的大力支援,保持著豪華的時論專欄作者陣營。《華爾街日報》稱之為“中國領先的金融出版物”。

    5.《新週刊》

    1996年8月18日在廣州問世,是一本涵蓋時事生活綜合內容的雙週刊。1998年5月,正式提出“中國最新銳的時事生活週刊”這句口號,其風格是“敏銳、新穎、圖文並重和第一手資訊”。由廣東新聞版局主辦的《新週刊》,一直備受矚目。其強勢在於專題策劃,常讓人詬病的也恰恰是它的專題。但無論別人怎樣評説,這本雜誌每期仍舊以長達30頁的“新週刊專題”來轟炸讀者的眼球。

    6.《搏》

    創刊于1994年9月,以季刊形式出版,並在1997年改為雙月刊,由中國新體育雜誌社主辦,與法國樺榭菲力柏契出版公司(HFM)在海外圖文資料版權方面合作。《搏》是一本旨在提供世界體壇資訊及精美圖片的運動雜誌。

    由於有40、50年曆史的中國新體育雜誌的依託,是以能夠為讀者提供比較細緻的體壇專訪以及各項賽事報道,而與HFM的合作,是方便介入世界體壇的一項重大舉措。1999年1月改版為月刊。

    7.《讀書》

    中國知識界最權威的刊物。1979年4月《讀書》創刊,宣稱“讀書無禁區”,迅速成為中國知識界的一面旗幟。其在介紹西學、傳播新知方面貢獻良多,中國幾代知識分子都被其恩澤。1990年代汪暉出掌《讀書》,風格有明顯變化,對於當下問題的關注加強,同時亦有抱怨其學術味太濃。2000年由李嘉誠捐資“長江《讀書》獎”更是引起風波無限,在暴露《讀書》本身問題的同時,使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內部裂痕也一覽無餘。

    8.《戰略與管理》

    以目前內地的言論空間來看,《戰略與管理》的大膽與銳氣獨樹一幟。這與其支援機構“中國戰略與管理研討會”的背景不無關係。它有強烈的精英意識,專注于治國之道,力倡戰略思維和管理訓練,關心民族社會發展的中長期問題。

    當代中國知識界主義紛起爭論不斷,《戰略與管理》是知識爭論的積極發動者和參與者。像“中國國際戰略觀”、“世紀之交的民族主義”都是有影響的議題。從總體看,他們不為爭論而爭論,而為問題而爭論。這本刊物的價值正存在於它所關注的問題之間。

    9.《天涯》

    小説家韓少功1995年出掌《天涯》,將其迅速打造成當地文化界極具影響的文化雜誌。《民間語文》是其獨具獨色的欄目,專門登載老百姓日常的語言作品,這些日記、書信、民謠甚至大字報,提供了豐富的社會人生資訊,辟出了勘察當代中國的蹊徑。其批評欄目曾載汪暉長文《論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以及現代性問題》,引發了長達數年的爭論。有意思的是,這份由作家操辦的雜誌,文學創作卻乏善可陳。

    10.《三聯生活週刊》

    北京三聯麾下的又一強勢媒體,當地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綜合性新聞雜誌。1994年12月份《三聯生活週刊》開始試刊。2001年元旦,《三聯生活週刊》真正成為一本名副其實的週刊。其讀者定位為城市中有文化的中青年“大眾”。

    《三聯生活週刊》貼近生活,對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中的重大問題反映迅速、敏銳、發掘深入。所策劃的一系列重大報道如《貪官李紀周》、《中國性病報告》等令人印象深刻。其駕駛重大題材的能力在同類雜誌中出類拔萃。

    摘自《南洋商報》2002/5/18


《新聞週刊》:儒學之風回歸中國
千年之久、女子專用的中國“女書”即將消逝
京劇:傳統的精華(下)
舊上海招貼畫中講述的中國之過去及現在
清朝軼事:一位西方女記者的清東陵懷古(附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