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加快建立自由貿易區步伐  

    日本《讀賣新聞》2002年5月19日一期文章:中國與東盟加快建立自由貿易區步伐(記者:深澤淳一/佐伯聰士發自北京)

    15、16兩日,中國與東盟(ASEAN)就締結自由貿易區(FTA)事宜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專家會議,向實現FTA邁出了第一步。雖然東盟內部主張慎重締結FTA的呼聲還很強烈,但中國方面對與東盟的經濟合作擺出了積極的姿態,巧妙地為談判鋪平了道路。

    “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加強了彼此的友好合作關係,將成為歷史性的一步。對雙方而言都是明智的選擇。”

    14日,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龍永圖在專家會之前召開的高官會上反覆強調了FTA的意義。

    在中方的盛情下,在北京召開的一系列會議上,雙方一致同意開始著手制定包括今後FTA的方針、基本原則以及自由化的對象領域等內容的“中國東盟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便由 11月在柬埔寨召開的雙方首腦會議就框架協議達成一致。“框架協議”是為締結FTA進行真正談判的法律依據,它的成功將進一步加快談判速度。

    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盟國家內部還有人擔心締結FTA會使來自中國的進口産品增加的情況下,此次會議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進步,是中國擺出了重視通過FTA形成經濟聯合和“互補”的經濟合作的姿態,成功地對東盟進行了“懷柔”。

    龍副部長在會議上介紹了2000年開始的與越南、寮國、柬埔寨等東盟落後國家在農業、IT(資訊技術)、人力資源開發、投資和湄公河開發等方面的合作成績,同時表示了在“框架協議”中進一步擴大合作的意向,也激發了東盟內部慎重派的興致。

    中國更進一步採取了徹底的柔軟路線,提議在實現自由貿易區時先實行東盟的主打出口産品熱帶農産品的自由化。

    中國之所以積極行動,是因為為確保維持“7%增長率”,需要搶在日本、美國之前包圍東盟市場、擴大出口。

    中國還有其他的考慮,比如順利獲得東盟的天然資源、原材料,完善投資環境以便能夠零關稅向東盟出口,進一步吸引外資投資中國。

    還有人這樣理解,“實現自由貿易區對中方的不利不過是從農業國越南進口大米對國內産品造成打擊而已,損失並不大。”

    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順利地為實現自由貿易區做好了準備。

    為準確把握東盟方面的利害關係、把談判推向有利,2月派政府代表團赴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調查産業界的實際情況並和當局交換意見。

    國家副主席胡錦濤4月訪美之前訪問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呼籲有必要進一步密切經濟關係,“沒有亞洲就沒有中國的發展,沒有中國也沒有亞洲的繁榮。”

    像是和這種影響相呼應,東盟內部也有新加坡和泰國積極推動與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區,泰國總理戴克辛一直謀求早日締結協議。照這樣下去,11月的首腦會議很有可能加快談判速度,可以設想雙方將在目標中提到的“10年以內”的早期階段完成締結事宜。

    中國網2002/5/22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