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傳統的貧困與成就李約瑟  

    一、導言

    在這篇文章中,我試圖大致描繪出中國的科學技術傳統的成長和發展與歐洲相比的長處和短處。本文標題的靈感來自於上個世紀的法國作家們所選用的一些名言。我當然指的是德維格尼(A.deVigny) 所寫下的關於戰爭生活的"奴役與榮譽"和後來巴爾扎克的使名妓們為之不朽的"顯赫與不幸"。在科學技術史上舊世界必須被看作是一個整體,這一點現在無疑是十分清楚的了。但是,在這樣做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大矛盾。為什麼近代科學——對關於自然的假説的數學化,並具有著對於當代技術的全部推論——只是在伽利略的時代倏然出現于西方呢?這是一個最明顯不過的問題了,許多人已經提出過這個問題,而做出回答者卻寥寥無幾。然而還有著另一個重要性與此不相上下的問題。為什麼從西元前二世紀到西元十五世紀期間東方亞洲的文化在把人類關於自然的知識應用於有用的目的方面遠比歐洲的西方更卓有成效呢?只有對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社會的和經濟的結構進行分析,並且不要忘記思想體系的重大作用,才能最終對這兩個問題做出解釋。

    在以下的論述中,我當然不可能力圖非常深入地探討這個龐大的課題。我只想首先描述一下中國的科學技術傳統與歐洲傳統之間的一些顯著的對比,接著説明有關在傳統中國中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社會地位的一些情況,最後提出已經寫在議題錄上的一些問題,並從一個中國文化的研究者的角度做出一些過渡性的回答。不過在展開討論之前,有必要定義出現代科學和中世紀科學。我對這兩者作出了一個重要的區分。中世紀世界的科學全都同它們的種族環境聯繫在一起,對於這些不同環境的人們來説,要找到某種共同的對話基礎,倘非不可能的話,也是十分困難的。這並不意味著,具有巨大的社會重要意義的發明且不可能從一種文明傳到另一種文明,這種傳播在整個中世紀裏無疑是發生過的。但是,受種族束縛的概念體系的相互不可理解性卻嚴重地限制了科學思想領域中的接觸和傳播。當我們説近代科學只是在西歐文藝復興時期的伽利略時代才發展起來的時候,我認為,我們指的是唯獨在那裏才發展出了近代科學結構的根本基礎,比如把數學化了的假説應用於自然界、充分地理解和使用實驗的方法、區分出首要和次要的屬性以及系統性地積累公開發表的科學資料。在本文的結尾,我打算從被當作為一個整體的自然科學及其在東方和西方的發展方面,更週密地考察一下伽利略的突破的地位。

    二、傳統中國的科學技術面貌

    在中國科學的源流也象所有其他科學源流一樣匯入近代科學這個海洋之前,中國在數學方而就已經取得了一些卓越的成就。在黃河流域比在世界上任何別的地方更早地開始使用十進位記數法和留出空位來表示零,十進位的度量衡制也隨之一道發展。到了西元前一世紀,中國的工匠就使用十進位刻度的滑動卡尺來檢驗工件了。中國的數學思想始終是深刻的代數學思想,而不是幾何學思想。在宋朝和元朝(西元十二至十四世紀),中國學派在解方程方面居於世界的領先地位,因而以巴斯卡的名字所命名的那種三角形,西元1300年間在中國就已經為人們所熟知了。我們經常可以發現這類事例,我們稱之為卡登懸置的聯桿和樞軸環系統,在中國早在卡登(Cardan)時代以前一千年就已普遍得到應用了。至於天文學,我只需説中國人是文藝復興以前世界上對天體現象做出最持久、最精確的觀察的人們。雖然中國人並沒有發展出幾何行星理論,但他們卻構想出一個有見識的宇宙論,而且使用了我們現代的坐標係去繪製星圖,並持續記錄下了對於今天(例如,對於射電天文學)仍然有用的日月食、彗星、新星和流星的情況。在天文儀器方面也出現了輝煌的發展,其中包括發明瞭赤道儀座架和時鐘驅動裝置。這些進展密切地依賴於當時的中國技術人員的能力。他們的技能也影響著其他科學,諸如地震學,因為正是一位中國科學家——張衡,在西元130年左右造出了第一台實用的地震儀。

    物理學有三個分支,即光學、聲學和磁學在古代和中世紀的中國得到突出的發展。這種情況和西方恰成鮮明對照。在西方,力學和動力學比較發達而對磁現象則幾乎毫無所知。然而,中國和歐洲之間最深刻的區別也許是在於連續性和非連續性之間的重大爭論方面,因為,正如中國的數學都是代數而不是幾何學一樣,中國的物理學忠實幹一種典型的波動理論,而一貫對原子加以抵制。在工程學領域中,我們也能追索出偏好方面的這種差別,比如古代中國的一位技術人員每當有可能水準地安放一個輪子時他總是這樣去做,而我們祖先則偏好垂直安放——水車和風車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對中國的成就和歐洲的成就加以比較方面,我們常常發現的一種模式就是,雖然與古希臘同時的中國的周、秦、漢三個朝代的中國人並沒有上升到希臘人的高度,然而以後的若干世紀裏中國卻也不存在與歐洲中世紀那種黑暗年代相對應的時期。這一點在地理學和地圖學這些科學中表現得還要明顯。儘管中國人知道平圓形宇宙結構的世界地圖,但這類地圖從未在他們當中佔取過統治的地位。

    在中國,雖然定量的地留學開始於張衡和裴秀,這大約是在托勒密剛剛去世而他的工作旋即被人們所遺忘的時期,但人們繼續堅持使用直角座標網格,直到十七世紀間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為止。中國人在這個領域裏也很早就擁有了先進的測量法和地形圖繪製術。在地質科學和氣象學方面也存在著同樣的模式。

    機械工程學而且確實還有一般工程學,乃是古代中國文化取得特別顯著成就的領域。用於馬類動物的兩種有效的輓具形式——一種連接工件的問題——都起源於中國文化的區域,而且首次把水力應用於工業的時間差不多與西方同時(西元一世紀),不過,水力多用於帶動冶煉金屬的風箱而不是磨坊。在中國冶煉鋼鐵的技術的發展構成了真正的壯舉,中國人比歐洲人早一千五百年就掌握了鑄鐵技術。同通常的想法相反,機械鐘錶並不是首創于文藝復興初期的歐洲,而是開始於申國的唐朝,儘管東亞文化有著強烈的農民特色。市政工程也顯示出許多非凡的成就,其中著名的有鐵索懸吊橋和李春首開弓形拱結構之先河,在 610年建造的宏偉的趙州橋。水利工程在中國的地位一直是相當突出的,因為要控制水道以維護江河(防禦洪水乾旱)、進行灌溉和漕運。

    在軍事技術方面,中國人也顯示出引人注目的發明能力。黑火藥首次出現在九世紀的中國,而從西元1000年以後爆炸性武器在中國就得到了有力的發展,這比歐洲人大約要早三個世紀。關鍵性的發明很可能就是十二世紀初發明的火標槍,在這種槍中有支包在竹管裏的火箭,被用作近戰武器。我毫不懷疑,後來的一切槍炮,不論是用什麼材料製造的。都導源於此。其他方面的技術也有它們的重要意義,特別是中國人很早就已遙遙領先的絲綢技術。操作極長細絲的紡織纖維看來導致首次發展出諸如傳動帶和傳動鏈這類如此重要的技術裝置。還可以證明,把轉動變為徑向運動的標準方法的第一次出現和上面提到過的冶金風箱的後來的形式有關係的。我不得不略掉許多眾所週知的發明,如造紙、木板印刷和活字印刷的發展以及瓷器的奇妙史話。

    (中國人)在生物學領域內也並不落後,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很早的時期就已出現的農業上的發明。如同在其他學科中那樣,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文本,它們比得上諸如法羅(Varro) 和柯羅密拉(Columella)這些同時期的羅馬人的著述。 如果篇幅允許的話,我們還可以舉出植物保護方面的一些例子,其中可以包括已知最早的利用生物控制蟲害的方法。醫學領域在所有朝代都吸引著中國人的興趣,中國人以他們的特殊天才發展起了中國的醫學,這種發展所循的道路和歐洲的迥然不同,其差別之大可能超過了任何其他領域。我想,我在這兒所能做的最多不過是指出一個簡單的事實:中國人並沒有受到反對礦物藥物的偏見的影響,而這種偏見在西方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中國人並不需要任何一位帕拉塞爾蘇斯來把他們從蓋倫學説的酣睡中喚醒過來,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沉入這種酣睡。中國人也是預防接種技術的最偉大的開拓者。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