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只有功課,沒有娛樂  

    中國競爭激烈的教育體系壓得年幼的孩子們喘不過氣來,同時,計劃生育政策又使每個家庭只能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一個孩子的身上。這樣的壓力有時會導致暴力、自殺,甚至有人親手殺死自己的母親。

    徐力的父母為他們的兒子制定了一個抱負遠大的計劃。這對中等收入的夫婦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的“小皇帝”可以被一所類似“北京大學”的名牌學校錄取,去學習醫學或是工程學。從4歲開始,他們就向小徐力灌輸這樣的思想——“學生必須努力學習,以實現遠大的理想”。這位受盡“寵愛”的孩子從未被允許看過一眼電視,也被禁止與同齡朋友一起出去玩耍。孩子所有的童年時光都被鎖在了學校的功課上。

    在成為浙江省金華市第四高級中學的學生後,徐力並不十分好學,而且所有科目的成績都不能做到名列前茅。與此同時,徐力父母的婚姻又出現了裂痕,他的母親便將自己全部的心血都一古腦的傾灑在了自己害羞靦腆而又極其內向的兒子身上。

    兩年前的一天,17歲的徐力放學回家。由於考試的臨近,他顯得坐立不安。他的母親又開始訓斥他,並威脅徐力一旦這次考試考不好的話,她就會打斷他的腿。一種奇怪的感覺突然涌上了徐力的心頭,多年來積蓄的怨恨剎那間在他的體內沸騰起來。徐力拿起一根鐵條,將自己的母親打倒在地,令其當場死亡。徐力也隨即被逮捕,並以謀殺罪名判處入獄15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在監獄裏讀了所有相應的大學課程,而且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

    徐力不是唯一的例子,他只是中國2.22億學生中的一員。從小學到大學,這些孩子們都深深地陷入到了壓迫式的中國教育體系當中。從上學的最初幾年起,中國的孩子們就不停地被灌輸這樣的觀念:“我必須要在學校中出類拔萃”。順理成章,這個國度便産生了一代競爭壓力巨大的學生群體。經常有媒體報道,精神分裂的學生做出殺人或是自殺的行為。

    中國學生必須如此用功讀書的原因之一,是就學機會上的激烈競爭,尤其是到了高中以及大學階段。

    從小學開始,中國孩子就必須在考場中身經百戰,才能順利讀完所有的課程。中國有1.4億小學生,但是卻只有5450萬人能夠升入初中學習。這也就意味著要有三分之二的小學生不能延續更高等級的教育。而對於那些年齡在11到15歲之間的初中生來説,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可以繼續到高中就讀。再接著,只有七分之一的高中生可以實現大學夢。(以上數據似有誤或過於陳舊——編者注)

    然而,除了就讀機會的缺乏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北京大學心理健康協會的心理學家唐登華(音)教授指出,家庭獨子或是獨女的身上往往集中了一家六口人的希望——即是孩子的父母與父母雙方的父母。“傳統意義上,中國人習慣於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盼著孩子可以光宗耀祖,”他説,“但是由於現在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兩代長輩的心血便只能有一個載體。所以,這一代的中國孩子受盡呵護,但是與西方孩子相比,他們缺乏獨立性。”

    研究成果顯示,父母願意為了他們的獨生子女做任何事情;但是他們卻僅僅將關注目光盯在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從而忽視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在一些事情上的處理,中國的爸爸媽媽們有些過猶不及。“他們甚至在早晨為自己的孩子準備好牙刷,孩子們在家裏也不用做任何的家務。”唐教授説。

    上個月,一位21歲的大學生成了北京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原因是他將一瓶硫酸潑到了北京市動物園裏的一隻珍貴狗熊的身上。他名叫劉海洋,在大學中研讀機械電子,並且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

    據一直跟蹤此件個案的唐教授介紹,這個男孩的父母在他三個月大時便離異,此後,劉海洋便成了劉媽媽的唯一希望。當海洋最初希望到大學中去學習生物技術的時候,遭到了母親的強烈反對。這次發生的“硫酸事件”很有可能是劉海洋在重壓下做出的異常反應。“如果不立即採取對應措施的話,我們便會陷入深深的危機,我們必然會看到學生們所要面對的各種問題越來越多。”唐教授説。

    北京“國家兒童出版社”的教育學家和高級編輯盧欽(音)女士説,各種各樣的調查研究顯示,在中國的學生中有80%到90%的人感覺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中。“儘管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人的生存空間和生活條件都有了顯著的改善,但是孩子們的心理髮展空間卻是越來越小。”盧女士説,“從小時候起,孩子們的耳朵裏就灌滿了家長們的嘮叨,腦子裏所想的凈是學習和上大學有多麼重要。他們一旦在高考中失敗的話,便會令全家所有人大失所望。”

    盧女士曾經先後三次到獄中去探望徐力。“人之初,性本善,這個男孩也是這樣;但是從來也沒有人關心過他的心理健康,也沒有人願意傾聽他的心聲。雖然親手殺害父母只是罕見的極端行為,但是孩子毆打父母的案例在中國卻比比皆是。這是他們反叛社會和對抗壓力的一種方式。”她説。

    盧欽還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一場面對學生和家長的新校園運動中,她建立了一條與重壓之下的學生互相聯繫的熱線,並且她的公司業已決定要出版一本校園雜誌,旨在鼓勵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我們正努力將教育重點從書本轉移到素質教育之中。”盧女士還説。

    學生之中的自殺案件也在不斷增加。今年的1月16日,廣州暨南大學生物系的一名大三學生從宿舍樓第8層墜樓自殺。這個教授的兒子在自殺遺言中寫道,他再也不能承受沉重的學習壓力,希望以死來獲得永遠的解脫。

    去年,曾經有人在近1500名年齡在6到14歲的天津小學生間作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0%的孩子感到有壓力。一些孩子説自己在壓力之下已經失去了對學習的信心,此外,80%的孩子説他們的父母太看重學習成績而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不聞不問。另有調查顯示99%的父母都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考上大學。

    去年9月,雲南省一所高中的32名學生出現經常莫名其妙昏倒的症狀,經兩名心理學家診斷,確定病因是過度的壓力。

    陳天天(音),北京市某中學的一名14歲學生。他的父親是一家外企的經理,而母親則在航空公司裏做事。一家三口家境富裕,並且在城市東北部擁有一所嶄新的公寓單元。

    “我從未從父母那裏得到過壓力,”陳天天説,“但是如果我不努力學習的話,我就沒有辦法上大學,也就沒辦法在將來找到好工作。”她現在已經開始為自己初三的考試擔心,如果她不能在考試中表現出色的話,她就不能去好的高中學校讀書。

    陳天天的母親承認,她也為過高的學習強度給自己女兒造成的負面影響而感到擔憂,但是她毫無選擇,只能鼓勵女兒考個好成績。陳天天一週內唯一的“自由時間”便是週日下午,這時候的她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耍或是去打保齡球。但是在其餘的時間裏,她都必須一心撲在學習上。“除非整個教育體系可以得到革新,否則父母向孩子施加巨大壓力的現狀便不可能改變。這,就是事實。”(作者:米裏亞姆多諾胡Miriam Donohoe)

    摘自:《愛爾蘭時報》 2002/4/12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