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山論劍之香港VS上海(下篇)  

    距離的考驗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0年IT業經濟泡沫的破滅使香港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地産的價格比1997年下降了一半多,失業率也上升到了80年代以來的最高點——6.8%,去年,香港股市更是重挫22個百分點。香港政府對此頗有些束手無策。地産業的衰落是90年代香港地産價格飆升的必然苦果,當時價格飆升的原因是由於香港政府對土地買賣的嚴格控制。這樣的控制政策造就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泡沫,並且不幸地破滅于現在。

    同時,香港的競爭力也由於與中國內地的地理距離而大大受到削弱。儘管在過去的20年中,香港大多數的製造業都已經移至內地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但是兩者之間仍然存在著一條世界上最嚴格的警戒線之一。很多內地人抱怨,對比起擁有其他國籍的人來説,他們越來越難以在香港找到工作。這實際上部分的是由於中央政府和香港地方政府都想有意識地控制內地人移居香港的數量。

    


孫子地利篇之現代演義

    從香港市中心到內地的深圳市只有20英里的距離,但是卻要花費超過半個小時的時間,其中一半以上的時間要浪費在海關上。(當然,隨著香港政府使用機械化的“靈通卡”,這樣的情況有望在明年得到改善。)此外,為非商業用途開通的口岸還會從午夜到第二天的早晨6點半之間關閉。“我們有非常沉重的思想包袱,”香港政府的智囊團成員之一邱新波(音)説,“上海在與大陸各地相聯繫時,便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他們受政治的影響較小,能夠日新月異的前進。”

    香港的移民限制也使自身很難吸引到來自中國內地的人才精英。而如果香港有意願成為中國高科技産業的資金源頭和研發基地的話,這些人才是必不可缺的。儘管中央政府正在逐步放鬆對內地人員赴港工作的限制,但是無論如何,對於那些需要在中國開展自己事業的求職者來説,上海絕對是一個更容易的選擇。此外,內地人也更加熟悉上海的文化氛圍,這也是上海的一大優勢。

    中國政府正在積極尋求將口岸的開放時間增長至24小時,但是這恐怕在五年之內都很難實現。同時,香港人也擔心更加開放的往來口岸會帶來社會治安問題,更重要的是,這很有可能會給香港的地産價格再次帶來衝擊。如果香港人對在香港和深圳之間的穿梭往來樂此不疲的話,香港的地産價格必將再一步下降。

    融合的勇氣

    類似的擔憂似乎已經偃旗息鼓。一方面,香港的地産價格還不是非常低,甚至還可以稱為很高——要高於新加坡,更遠遠高於上海。另一方面,香港不斷增長的人口完全可以維持對住宅房産的市場需求。

    為了保持自己的競爭力,香港必須在地産價格上尋找與內地的平衡點。這需要香港特首董建華先生拿出一定的施政勇氣。因為香港政府每年收入的30%都來自於房地産業,削減這一部分的歲入就意味著在其他方面苦做文章。增加稅收無疑是最明顯的答案,這樣一來香港也許就無法再延續近半數港人免交收入稅的“光輝業績”。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本月所做的政府預算演説中表示,將儘量避免稅制改革。

    香港至少已經意識到它必須加強自己與珠江三角洲之間的經濟聯繫。去年一月份,香港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辭職,她在任時曾一直向外界灌輸如此的理念:“保持我們的獨特性是‘一國兩制’政策取得成功的基礎。”陳女士的繼任者曾蔭權先生則表示,自己在上任後將盡最大的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拉近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地區之間的聯繫。香港政府的官員最近宣稱他們希望與三角洲地區的其他城市建立一種“戰略性關係”。基蒂周女士説:“任何一個城市都不能將自己孤立起來,而僅僅考慮自己的利益。在過去,我們的計劃經常止步于邊界線。”周女士是曾先生一手操辦的“跨邊界協調辦公室”的主管。由此可見,人們至少已經開始轉變過去的那种老觀念。

    跨邊界的合作十分重要,因為香港完全不需要到上海那麼遠的地方去尋找競爭對手,離它近在咫尺之間的深圳港口也正在高速發展,並且過港費用要遠遠低於香港(儘管效率要低得多)。深圳通常宣稱自己只對香港起一個補充作用,但是合作僅僅是一種調劑。深圳港目前的貨物吞吐量已經相當於香港的四分之一。而五年前,深圳港的吞吐量只是香港的4%。香港官員承認這是一個挑戰,儘管香港的港口拓展計劃也正如火如荼般地進行著。

    陰影下的上海

    與香港的艱難跋涉相比,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內,上海都無疑是令各個公司嚮往的樂土,這些公司大多希望在上海建立自己在該地區或者是整個中國地區的總部。同時上海也有自己的劣勢所在。其最大的憂慮和香港幾乎如出一轍:它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卻有自己的傳統和生活方式。此外,上海的地産市場管理相對較差而且秩序混亂;上海缺乏完善成熟的金融結構,而金融系統正是香港騰飛的基礎;上海的法制系統也尚需改善。一位身處上海的西方高級外交官説,上海的外國人經常“為各種機會所吸引,但是在做出商業決定時卻必須絞盡腦汁。”

    香港也不必過分悲觀。即使上海真的實現了它的雄心壯志,香港也不是一定會大受其害。中國蓬勃發展的出口貿易必將為自己的幾個重要港口創造足夠的商機。而且,一旦中國的貨幣在10年或20年之後實現完全流通的話,中國需要香港作為它的金融貿易國際分流站。

    同時,香港政府開始步步為營。在今年的一月一日,香港政府取消了對內地遊客來港的人數限制。儘管這樣的決定有可能給非法移民帶來便利,但是卻有助於打破人們的思想壁壘,同時這對於香港苦苦支撐的零售業和休閒服務業來説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不夠確定的是香港計劃建設中的迪斯尼主題公園,儘管之前有多個主題公園在中國失敗的先例,但是該公園仍擬定在2005年正式開放。

    在商界的強烈呼籲下,香港還熱衷於建立一個環抱自己並連接澳門和內地的貿易自由區。這將使香港的公司(在內地仍然可以享受相當於外資公司的照顧)有機會在中國入世之際成為開拓內地市場的排頭兵,尤其是搶佔內地的服務業。中央政府對這項計劃表示出了極大的關注,但是可能還沒有提上確切的日程。

    香港教育水準較高並且醫療服務良好而內地的公共服務狀況尚待改善——香港人生活的高品質確保香港在今後的幾年中仍然可以捍衛自己“中國第一貿易轉机站”的地位。但是上海大闊步的改善以及它給國外投資者帶來的刺激將很快彌補這樣的差距。如果香港有意願保持自己對上海和深圳的優勢的話,它必須在兩方面雙拳出擊:法制獨立性和經濟互補性。

    英國《經濟學家》 2002/3/28


銳意進取的上海——外刊有關報道兩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