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解困要靠兩岸“三通”
朱磊

     日前,錢其琛副總理在會見台灣聯合報係訪問團時表示:“三通”是“兩岸”間的“三通”,是經濟問題,不是政治議題。早日實現兩岸直接“三通”,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關係到兩岸同胞特別是工商界的實際利益。台灣當局應當從兩岸同胞的利益和需要出發,不要再為“三通”設置障礙。這番談話在島內引發熱烈討論和響應,各界人士普遍認為這是促進兩岸直航實現的積極態度,實現兩岸直接“三通”還是台灣儘早走出當前經濟困境的良方。

    “小龍經濟”困淺灘

    受世界經濟景氣變動影響,去年亞洲“四小龍”經濟表現都乏善可陳,台灣更是敬陪末座,經濟增長率南韓3%、香港0.6%、新加坡和台灣為-2%。台灣經濟增長率兩年來不斷下滑,2001年更是處於負增長狀態。由於基數較低,今年上半年台灣經濟出現2.6%的正增長,但復蘇乏力,預計全年經濟增長率僅為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前台灣經濟的基本面與金融面都存在較嚴重問題。

    基本面主要問題表現在:1、投資下降。據台灣官方統計,外商對臺投資在2001年下降32.6%之後,今年1-7月又比上年同期下降47.9%。2、失業上升。台灣失業率兩年來節節升高。2001年由上年的3%升至4.6%,今年則一路竄升到8月份的5.35%,預計全年失業率為5.14%。3、通貨緊縮。上半年平均微跌,8、9月份又連續出現下跌,連同去年出現16年首見的跌勢,通貨緊縮趨勢已很明顯。

    金融面主要問題表現在:1、呆壞帳嚴重。台灣整個金融機構呆壞帳比率近兩年迅速攀升,從1999年的4%升至2000年的5.34%,2001年猛增至8.16%,銀行不良資産總額佔GDP比重高達22%,其中基層金融機構呆壞帳與逾期放款尤其嚴重。2、股匯市波動。民進黨上臺前,台灣股價指數一度超過一萬點,但執政半年內就一路跌破6000點,到2001年更是一度跌破3500點。今年隨著國際經濟景氣的復蘇,台灣股市有所回升,但10月初又跌破4000點,出現今年以來的新低。同時匯市也一舉跌破35元新台幣兌1美元的價位,創近15年來的新低。

    環境惡化是主因

    基本面問題直接産生於政經環境惡化與總需求不足。1、投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島內政治、經濟、制度等投資環境惡化。政治方面,島內政黨鬥爭激烈,台獨勢力猖獗,兩岸關係不穩,嚴重影響了島內外投資者信心。經濟方面,以前廉價、勤奮、高素質的勞動力是台灣吸引外來投資的優勢,現已優勢不在。制度方面,台灣當局一直口號大於行動,譬如“台灣優先、投資優先”等説法提了很久,但行政效率低落,審批程式繁瑣,“單一窗口”沒有獲得相關單位的配合及授權,降低投資成本的效果相當有限。2、失業上升主要是需求不足所致。按照菲利浦斯曲線的原理,通貨膨脹時失業率低,通貨緊縮時失業率高,台灣已明顯陷入通貨緊縮與高失業率並存的困境。3、供給過剩與需求不足導致通貨緊縮。在供給面,經濟的自由化、科技化及全球化,使全球面臨生産過剩的物價下跌壓力。在需求面,經濟成長停滯、投資消費減少及財政惡化,造成島內需求不足。面對當前經濟情勢不明、就業未見好轉、資産價格跌勢未止及官方支出緊縮等現象,通貨緊縮的陰影自是揮之不去。

    金融面問題産生的原因主要是舊疾未治與病又到。台灣金融機構呆壞帳嚴重是早已存在的問題,始終未能得到徹底治理。其産生原因主要包括:1、政治勢力介入。在政治勢力的壓力下,即使風險很大的貸款銀行也不敢不借,以致逾期放款增加。2、抵押制度不嚴。台灣銀行貸款有三分之二是抵押放款,抵押品的審核卻問題重重。由於審核制度不嚴,在房地産市場持續不景氣的情況下,大部分作為抵押的房地産都已貶值,或乾脆賣不出去,所貸款項自然成為銀行的逾期放款。3、競爭壓力加劇。近十年來,台灣新銀行增加很快。銀行之間競爭壓力增大,普遍存在放寬貸款條件的傾向,一旦出現經濟不景氣,很多企業陷入困境,資金週轉困難,還款能力將大大降低,逾期放款也會隨之增加,進而變成呆壞帳。另外,台灣整體經濟不景氣加深台灣金融困境,導致股匯市下跌。從純經濟因素看,股票供給增加與資金供給減少直接導致股價下挫,新台幣供給大於需求直接導致匯率下跌。擴大股票市場規模,上市上櫃公司家數由十年前的約200家驟增至目前的1000家。然而股票供給大幅增加的同時,資金供給卻不增反減,台灣儲蓄率由1987年的38.5%連續降至2001年的24%,並且資金出現持續外流,台灣股市因此不斷下挫。其次是面對台灣經濟不景氣,具有引導流向的指標性作用的外資持續出現賣超臺股,近三個月賣超額達1000億元新台幣,匯出金額超過30億美元,新台幣供大於求,對台灣匯市造成貶值壓力。

    直接“三通”解困境

    改善兩岸關係,實現直接“三通”,有利於台灣擺脫困境。如前所述,台灣出現投資下降、失業上升、通貨緊縮主要是因為島記憶體在總需求不足。總需求由消費、投資、財政支出和進出口凈值組成,擴大總需求可以從這四個方面著手。其中擴大財政開支有一定難度,因為台灣稅收不足、公債又高,缺乏足夠資金增加公共投資。另外三項則直接取決於兩岸關係的好壞。只有兩岸關係穩定發展,消費者與投資者才有信心,當局的經濟誘導政策才能見效。同樣,由於今年上半年台灣對祖國大陸的出口依存度已達23.8%,投資依存度已經超過50%,兩岸經濟關係的穩定直接影響台灣的進出口凈值。兩岸實現直航,台灣可利用祖國大陸充沛的人力和廣大的市場進行資源整合,加速産業升級,並以祖國大陸為生産基地,發展利潤較高的研發、行銷和零組件等行業,進一步將台灣發展成為營運中心和研發中心,從根本上增強台灣的競爭力。

    解決金融問題需要從政策和制度兩方面著手。政策上關鍵要以改善兩岸關係來增強投資人信心。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一份調查顯示,國際廠商認為投資台灣的外部風險在亞洲第二高,僅次於印度,這説明降低政治風險已經成為穩定投資人信心的當務之急。台灣當局如能緩和兩岸關係,開放直接“三通”,將可以優化投資環境,挽回投資人信心。金融市場也會在祖國大陸經濟強勁增長的帶動下不斷揚升,擺脫股匯市跌跌不休的局面。

    儘快實現兩岸直接“三通”對於台灣經濟的積極作用,不僅是在台灣的金融界和産業界獲得共識,在台灣的外資企業也一再強調該舉措的重要性。台灣“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董事長辜濂松表示,台資企業發展對兩岸都有好處,台灣的銀行業到大陸發展,是個“雙贏”的舉措。統一集團預估,“三通”後至少可以降低二成的原物料成本;台塑集團及遠東集團都認為,“三通”後的運費成本可以節省六成以上,時間至少可以節省一週以上;建大工業則表示,兩岸“三通”後該公司的營運績效不排除還有空間可以提高三至四成。在台灣的歐洲商會(ECCT)近日公佈《2002、2003年建議書》,強調台灣必須加速開放“三通”,才能“在大中華經濟區內扮演關鍵角色”。歐洲大型跨國企業也已開始縮編在臺營運規模,且將其大中華地區總部移往中國大陸。擁有對臺航線的五家歐洲航空公司中,包括瑞士航空、英國航空等四家中止歐臺直飛航線,主要便是因為抵臺乘客人數減少所致。西門子公司總裁駱一華直言,台灣要避免外資撤離,除了“三通”,沒有別的選擇,否則外資必將看淡台灣在亞洲市場的角色。

    早日實現兩岸直接“三通”,對台灣經濟走出當前困境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只有這樣,才能順應經濟發展潮流,符合廣大民意,讓台灣經濟重上高速發展的軌道。

    《台灣週刊》2002年第42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