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百年回眸
    成立於1902年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是中國近代高等師範教育的起點,也是我國著名學府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北師大不僅是我國成立最早的一所高等師範學校,而且它的建設歷程就是我國高等師範教育的建設過程,我國高等師範教育的一切規程制度無不在北師大先行試點,然後在全國推廣。

    京師大學堂成立於1898年,後因庚子之亂撤辦。1902年1月10日清廷下令恢復京師大學堂,下設仕學館和師範館。1904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改為優級師範科,至1908年又改設獨立的京師優級師範學堂,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前後實際存在了7年之久。共培養學生300多人。

    1904年1月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把師範教育單列系統,專門制定了初級、優級師範學堂章程,詳細規定了辦學宗旨、學科分類、課程設置、入學要求、畢業效力義務、附屬學堂等。京師優級師範學堂首先照章辦理,並根據當時實際情況編制了課程,引進國外現代教育課程,如教育學、心理學及各種自然科學,編纂了各種教材,包括一部分中學教材。這初步奠定了我國師範教育的基礎。

    中華民國建立後,京師優級師範學堂改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到20世紀20年代,開始一系列的改造:延長修業年限、擴充學科專業、建立研究所、延聘優秀教師。1922年11月教育部批准籌備北京師範大學,並於1923年正式成立。於是一所師範教育的最高學府終於在中華大地上矗起。1931年北師大又與女子師範大學(前身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合併,學校實力明顯增強。

    但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師範教育經過一番曲折。除北京高師外,其他五所高師或與普通大學合併,或停辦。北京高師堅持師範教育方向,積極探討高等師範教育發展的道路,充分論述了師範教育的專業價值,為北京高師升格為北京師範大學作好了準備。但是到1927年,北洋政府竟然藉口經費困難將北京9所大學合併為國立京師大學校。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大學區制,又將北京9所國立大學及河北大學、天津法政專門學校、北洋大學等合併為北平大學。北師大與女師大師生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護校運動。經過艱苦的鬥爭,終於1929年恢復獨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師範教育。1949年底教育部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討論了改革北京師範大學的方案,1950年5月19日正式頒布了《北京師範大學暫行規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高等教育方面頒布的第一個法令性文件。《規程》全面規定了北師大的辦學宗旨、教學原則、學生、教學組織、行政組織等問題,是全面改革高等師範教育的重要文件。1951年,教育部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師範教育會議。大會確定:每一大行政區至少建立一所健全的師範學院,由大行政區教育部直接領導;現有的師範學院要加以整頓和鞏固;現在大學中的師範學院或教育學院以獨立設置為原則。會議討論通過了《高等師範學校的規定(草案)》,並於1952年7月16日公佈試行。緊接著從1952年起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較大規模的院係調整。在這次調整中,高等師範教育在總體上得到了加強,輔仁大學併入北師大,北大教育係和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教研室與北師大教育係合併,但北師大也受到不小的損失。不少係科被調出單獨設院,如音樂系成為中國音樂學院的基礎,體育係成為中央體育學院的前身,美工係擴建為藝術師範學校,英語專業歸併入北大,還有不少著名的教師被調到中科院及其他高等院校。

    1953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高等師範教育會議。會議討論了高等師範教育的方針、任務、學校設置和發展的五年計劃;討論了師範學校的教學計劃、師資培訓和編譯教材。

    “文革”十年,包括北師大在內的我國師範教育戰線遭受嚴重破壞和損失。大部分師範院校被迫停辦或搬遷,科研凋敝,人心渙散。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確定了科教興國和高等教育適度超前發展的國策。全國高等師範院校為中學培養了大量急需的合格師資。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調整師範學校的層次和佈局,鼓勵綜合性高等學校和非師範類高等學校參與培養、培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探索在有條件的綜合性高校中試辦師範學院。”高等師範院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以北師大為代表,目前學校正在抓緊進行調整,努力將自己建設成為“綜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大學”。

    ——新華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