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太太的澡盆讀書樂
    


古本就是舊書的意思。這家書店門外賣舊書,門內賣新書。
今天擺出的舊書一律300日元一本。(王曉平攝)

    誰沒點兒工作壓力?如果再加上時令不好或者換季,那可真是“最難將息”了。人們見面都免不了用“累壞了!累壞了”的嘆息來代替問候,也少不了交流交流消除疲勞的辦法。日本一家報紙刊登的一篇隨筆,描述了幾位女士議論的結果。這個説卡拉OK嫌累,那個説睡覺也不解乏,最後異口同聲説:“澡盆讀書”。不光是在澡盆讀書,而且要隨著書中故事的舞臺和季節,給澡盆做些裝點。比如秋天讀日本的推理小説的時候,讓澡盆裏漂浮些紅葉,如同錦繡。這一泡一讀,倒是讓我們看到了日本三種文化現象的滲透。姑且允許我把它們叫做澡盆文化、消遣閱讀文化、季節文化吧。

    日本人愛泡溫泉,也愛泡澡。一天不管多累多煩,熱水裏一泡那累那煩就都煙消雲散了;反過來説,要是一天沒有這一泡,就像心理沒著沒落似的。誇大一點説,洗澡文化是日本代表性文化之一。自古以來,那溫泉、那澡堂還是重要的社交場所。群浴是日本獨特的風景。江戶時代的作家式亭三馬在他的《浮世澡堂》書前的大意裏,對日本的澡堂文化就作過一番“文化剖析”。他説,一到了澡堂,那孔子佛祖、卑女窮漢,都返回到初到人世的模樣,無欲無求,洗凈欲垢煩惱,老爺奴僕,一律赤身裸體。在生時洗嬰兒葬前洗遺體的熱水中,就會像紅臉醉客澡堂一泡翻然醒悟似的,明白原來生死只隔一張紙!澡堂就是澡堂,這裡卻被式亭三馬用作了證實他無常人生觀的場所。

    今天,混浴很少見了,群浴的習慣仍然可以在溫泉或旅館中常見,而家庭中的澡盆則成為了日本“洗澡文化”的保留地。泡的時間太短就不過癮,長了要悶得慌,於是澡盆漫畫、澡盆讀書就流行起來。出版商把生意做到了人一天生活最後的文化消費時刻,為澡盆讀書圈出了一塊市場,設計出了不怕水泡的塑膠紙印刷的澡盆讀物。他們想得也很週到:澡盆裏不比檯燈下,光線不會太亮,故字不能像文庫本那麼小。書要輕些薄些,不然拿久了會感疲勞。版式要不大不小,字大版式太小就得總翻篇兒,太大則不便手拿。凡是能品味澡盆讀書之樂的人,大多嗜書好思,那書既要有新鮮感又要有知識含量,泡一回澡就結束一個求知段落。立命館大學教授編著的一本澡盆讀物《唐詩選》便頗具匠心:每首唐詩只有極精煉的幾個註釋點,與其他同類書不同的是,原文上都注上了拼音,這是為學中文的人設計的:泡一回澡,背會一首唐詩,豈不美哉?

    再説消遣閱讀文化。愛讀書的日本人在哪兒都能讀書。電車站的長凳上自然容易找到手捧書本的人,就是在擁擠的高峰時間,看見電車上一手抓住吊環,一手還舉著巴掌大的文庫本在看的上下班的職員,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和中國有囊螢映雪之類的佳話一樣,日本自古以來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讀書故事。最早的漢詩集《懷風藻》當中的智藏曝書故事可能是最早的一個。智藏俗姓禾田氏,在初唐高宗時由日本派到中國來留學,在吳越之間跟一位學問高超的尼姑學習。由於他學業穎秀,同行僧侶嫉恨不已,頗有忌害之心。智藏覺察之後,琢磨存生之計,遂披發佯狂,奔蕩道路,而暗自抄寫三藏要義,裝到木筒子裏邊,用漆密封起來,每天背在身上東跑西顛。同伴也就對他輕蔑起來,以為他真是瘋了,也就收起了加害之心。持統天皇的時候,智藏回到日本。同伴們登陸,紛紛曝晾經書,而智藏開襟迎風説:“我也曝晾一下經典奧義!”眾人都嗤笑他,説他在説胡話。誰也沒想到,他在考試的時候竟然一鳴驚人“升座敷演,辭義峻遠,音詞雅麗,論雖蜂起,應對如流”,眾人折服莫不驚駭,由此也受到天皇嘉獎,拜為僧正。

    日本太太在澡堂裏讀的就不是什麼“經典奧義”,而是推理小説。日本的推理小説是消遣讀物的一大旺族。日本人喜歡殺人犯罪破案故事,最近也要從江戶時代將中國的包公故事改編説起。中國有講斷案的《棠蔭比事》,日本也有相近內容的《櫻蔭比事》。明治維新以後,西方的偵破推理小説傳來,日本人就讓它“遍地開花”,把它變成了消磨時間的大蛋糕。推理小説每天要花樣翻新,作家也不能不考慮多往里加些知識佐料,所以那大同小異的連環套似的“連續殺人事件”裏,也摻進些關於地域文化、歷史風情、法律條款、家庭倫理、犯罪心理乃至屍體解剖或者聲音鑒定等現代偵破手段的具體知識,讓喜歡動腦筋的人也別太閒著。它們的主要功用就是讓人們忙活著跟主人公尋找新犯人,而忘掉自己的惱人事,換一換神經;或者為日復一日乏味平淡的日子增添一會兒的刺激。

    再者,澡盆讀書,還不乏情趣,秋天在澡盆裏撒上紅葉,那奢華之感,從何而來?原來自古以來,春天賞櫻花、秋天賞紅葉就是日本人一年中的兩大樂事。面對紅葉,日本人更喜歡“楓葉紅于二月花”的生機之感,而不是對落葉而起衰亡之嘆的情調。古時候人們就把進山觀楓葉叫做“紅葉狩”,那是上至宮廷下至庶民都看重的活動。中國的傳説裏給牛郎織女搭橋的是喜鵲,而日本和歌裏跨天河的則是紅葉橋,試想在那白雲碧波之間漂起一座火紅的楓橋,不也是詩中有畫嗎?悲秋也曾是古代日本詩人咏歌無窮的主題,而今天人們則更願意品味秋天的清麗。一到楓葉紅了的時候,那超市的服裝架上、那商場的櫥窗裏、那飯館的菜譜廣告上、那促銷商品的展臺上,都可能插著一兩支美麗的紅葉,它為周圍的環境增添的不僅是鮮艷美麗的色彩,而且是人對季節、對自然同步同行的親近感。人們即便不能去京都寺或者日光絕壁眺望層林盡染的勝景,也要把燃燒般的紅葉請到家裏,讀書之餘,瞟一眼漂在水面上的紅葉,是不是就招回了看山溪紅葉順流而下的感覺呢?(王曉平)

    中華讀書報2002/8/2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