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黨員王有德身體力行“三個代表”  

    在前蘇聯專家曾預言“寸草難生”的毛烏素沙漠種植9萬餘畝防風林,在日本專家懷著半信半疑的目光中將沙漠植樹成活率提高到70%以上,在“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沙漠上堅持植樹造林17年,將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林場起死回生,固定資産從40萬元增加到1400萬元,林木資産增加到4千多萬元。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白芨灘林場場長、回族共産黨員王有德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實際行動忠實實踐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他的先進事跡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各族幹部群眾中廣為流傳。

    1985年,王有德到白芨灘林場擔任副場長時正是30歲的大好年華。當時的白芨灘林場已經走進死衚同,在沙海中工作的工人,一年收入不足千元,林場工人1年中有7個月無事可做,三分之一的工人要求調走。王有德通過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調動工人植樹造林積極性的措施。這家國有林場當年完成造林任務5093畝,超計劃13%以上,成活率達到72%。1990年,王有德帶領林場的技術人員嘗試治沙造田,當年在沙漠中開發土地2580畝,栽植防護林5.8萬株,定植果樹7.8萬株。與此同時,林場還開展多种經營,解決和安排了160名職工及200名社會人員的就業問題。“中日沙漠化農用林實驗模式研究項目”在白芨灘林場大泉分場的實施,加快了林場的發展步伐。3年時間,王有德領著職工奮戰沙漠,完成造林任務905畝。中、日專家驗收後,認為白芨灘林場創建了沙漠化地區林、農、牧、種、養、加迴圈開發的成功範例,達到了沙漠綜合治理的國際水準。由此增強了日本專家繼續投資治理沙漠的信心,1997年,日方又投資1600萬元在白芨灘林場營造“寧夏——島根友好林”225畝。1994年冬,靈武礦務局擴建煤礦,王有德抓住這個機會決定對靈武礦區公路兩側沙漠進行重點治理。整整一個冬天,他和工人們奮戰在沙海中,吃在沙區,睡在野外,冒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扎草方格69萬平方米,硬是將移動的沙丘牢牢固定下來。王有德和工人們一道播撒草籽,栽植檸條、花棒、沙柳等耐旱樹種。第二年開春,以往寸草不生的沙丘到處一片綠色。

    17年辛勤播種換來了豐碩收穫,1985年至今,王有德和白芨灘林場職工一起,造林9.2萬畝,控制流沙12萬畝,有效地阻止了毛烏素沙漠的南移和北擴,對這一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沙治沙起到了巨大作用,白芨灘林場也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唯一一個發展勢頭良好的國有林場。日本、英國、印度、美國、埃及、加拿大、芬蘭等國人士在白芨灘林場參觀考察後,被王有德在沙漠上創造的奇跡所折服。

    多年的風吹日曬,48歲的王有德看上去要比同齡人蒼老許多。17年間,他有多個機會調出林場,到更好的崗位去工作。王有德表示,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不能在艱苦的地方紮根,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共産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到白芨灘林場調研時,深為王有德帶領林場職工植樹防沙取得的成績所感動,稱王有德是寧夏所有共産黨員的驕傲,值得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好好學習。王有德在防風治沙方面取得的成績,使他連續8年被評為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産黨員。1992年,王有德被國家林業部授予綠色“綠色長城”榮譽獎章,還被林業部授予三北防護林二期工程先進工作者。1999年被國家林業局評為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先進個人。

    人民網 2002年7月0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