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王八孩: 全村人都住上磚瓦房我才住新房  

    山西呂梁地區有個貧困縣叫嵐縣,距嵐縣縣城7公里有個常年靠天吃飯的扶貧重點村叫馮周村。2002年5月23日,記者隨中直工會調研採訪小分隊來到這裡,認識了一位70歲的老黨員、馮周村黨支部書記——王八孩。

    “等全村人都住上了磚瓦房,我才能安心住新房”

    這是一孔破舊的窯洞:洞口上可見裂縫,門窗已看不出顏色;

    這是一位淳樸的老人:臉膛被陽光鍍上了褐色,額頭被歲月刻上了深紋。

    在這孔不知年齡的窯洞裏,左邊靠墻3口缸,兩個舊木櫥,右邊一盤大炕,2個當地稱為“扣櫃”的大木箱子靠在與門相對的後墻,墻上一隻舊挂鐘——這就是王八孩一家的全部“家當”。

    據當地幹部介紹,目前全村僅有3戶仍住在窯洞裏,王八孩住的是最破的。

    是他窮得蓋不起新房嗎?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十幾年前,他承包了150畝荒山,所種的用材林現已成材;他曾出資5000元,為村裏修橋修路;為解決村裏人畜飲水困難,2000年他靠抵押自己的地,從銀行貸款上萬元為全村打了5口機井,村民們卻沒出一分錢;為了幫助貧困戶脫貧,他貸款5000元買來200只種羊,分給40個貧困戶飼養;為了建村小學,他曾砍下自家64棵價值幾千元的樹。他還曾貸款1000元給村裏一貧困戶買馬,使這個4口之家脫貧,卻用自己的錢還貸,他還曾為外村建小學捐款……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馮周村現有人口440人,其中殘疾人有40多人。和全村30多戶“兩缺一無”戶相比,本來王八孩的生活還算是好的。可近年來,連他們也一一搬出窯洞住進新居,王八孩為什麼還要住在這孔由他爺爺開掘的、不知有多少年曆史的舊窯洞呢?

    坐在自家破窯的炕上,看上去精力旺盛、身板硬朗的王八孩告訴記者,不是自己不想住新房,而是不願只顧自己過好日子。“一個黨員幹部,哪能光想著自己,得想法幫大家做事,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作為村支書,就是有一戶住窯洞,我也不安心。等全村人都住上了磚瓦房,我才能安心住新房。”

    “當好村支書也不難,就兩條:一心為群眾辦事,不謀私利”

    70歲的王八孩有一個不變的信條:聽黨話、跟黨走。改革開放後,政府號召開荒育林,在別人疑惑不前時,他帶頭貸款簽訂承包合同,種植大片林木,先後兩次被嵐縣縣委、縣政府評為育林模範;近年來,一些地方的提留很難收齊,馮周村卻從無拖欠。王八孩説:“那是交國家的,一分也不能少。”前年縣裏組織退耕還林,他又是帶頭承擔重任,全鄉5000多畝的還林任務,他組織村民1個多月就完成了。他還自己造林100多畝,探索適合當地環境的梨樹、山楂樹的種植技術……

    70歲的王八孩有一條不變的原則:不謀私、只為民。他當過30餘年的村幹部,過手的救濟款不在少數。雖然他老伴因病常年吃藥,家裏也連年遭災,但他自己從未拿過一分錢。記者問他,他一臉認真地説:“我哪能吃救濟,還有那麼多比我更困難的人呢。”他曾主持推薦村民上大學,自己的女兒很想去,他卻力薦另一個男青年,這個男青年畢業後成為《山西衛生報》的記者,自己的女兒卻幾經艱辛,今年剛剛從民辦教師考為正式教師。按規定,村幹部每年有1000元的補貼,可王八孩從未拿過一分錢。鄉長告訴記者,鄉里從不查馮周村的賬,因為他自己組織村民算賬,每筆收支都寫在黑板上向村民公開……

    人心換人心。王八孩從1981年任支書,多年來的無私奉獻換來了村民們的無限信任,他幾次辭職,卻幾次被鄉親們挽留。村民王滿則道出了個中原因:“現在有的年輕人比不上老書記,我們信不過。”

    記者問王八孩:“有些人説村支書不好當,你認為怎樣才能當好呢?”

    王八孩打著手勢不加思索地回答:“一個幹部得首先考慮給國家做貢獻,給老百姓幹點兒好事。抓住了這兩點,只要你心裏沒有私字,即使做錯點兒事,老百姓也會原諒。”

    嵐縣縣委書記陳國榮這樣評價王八孩:“像他這樣的黨員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他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默默工作、無私奉獻、一心為民。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一位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思想境界。從王八孩身上,老百姓看到了黨的形象。有這樣的村支書,老區人民就一定會早日脫貧致富,我們黨的事業就一定會興旺發達。”

     新華社 2002-06-12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