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三瞥  
田櫻

    大金塔看鐘

    仰光的大金塔,精美宏偉。

    仰光大金塔在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登多德拉高地上,站在市內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望到那金光閃耀的大金塔的塔頂。緬甸人稱“瑞大光塔”,“瑞”在緬語中是“金”之意,“大光”是仰光的舊稱,合起來即為仰光金塔之意。大金塔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比仰光城還早兩個世紀。

    我們繞塔一週,觀看大金塔的雄姿,這座塔高112米,周長400米,塔體用磚砌成,塔身鑲有1000多塊金箔,6噸多重。塔頂裝有精緻的寶傘和貴重的鑽珠。

    大金塔中最引起我興趣的是那口大銅鐘。大銅鐘在大金塔旁邊,重25噸,1778年鑄造。1824年,英國侵佔緬甸之後,企圖把這口鐘劫走,但是聰明的緬甸人在裝船時,故意把鐘沉入仰光河底,英國人為得到此鐘,多次打撈,都白費心機。後來,由當地居民打撈出來仍安置在大金塔旁。緬甸獨立前,緬甸的開國元勳昂山將軍,于1947年曾在大金塔下大鐘旁,召開過重要軍事會議。1954年周恩來訪問緬甸時,曾來此參觀,在紀念冊上簽了“願世界和平,中緬友好”的題詞,並曾連擊銅鐘三下,祝願中緬人民友誼長存。

    茵萊湖上看單足劃舟

    茵萊湖在撣邦首府東枝附近,在這裡,我看到了一種奇妙的景象:單足劃舟。

    那是這裡捕魚人的一種奇特划槳法,他們不用雙手,而是用腳劃舟。他們左腳“金雞獨立”于狹長木舟之尾,右腳夾槳而劃。行舟時,他們右手略握槳柄,助腳一臂之力;而捕魚時,他們則全憑一足而劃,靈活自如。用腳劃舟劃得這麼快,真使人感到驚奇。這使我想起,剛來到這裡時,在湖畔小碼頭售票處看到的那幅畫,畫面上就是剛才見到的“單足劃舟”的情景。有一天,正好見一位老漁夫在下網罩捕魚,他一隻手握住槳柄,一隻腳劃舟,另一隻手拿著個網罩子,眼睛緊盯著水面,一會兒看到湖面有水泡,老漁夫用魚叉從網罩上端的孔中伸進去,上下叉動著,不大會兒,就叉住了一條大鯢魚!

    曼德勒看化緣

    曼德勒是緬甸的歷史名城,實皆山是曼德勒古佛廟集中的地方。

    清晨,我們驅車來到實皆山下,正欲登山時,隨著山間寺廟傳來的鐘聲,從佛塔處的田間小道上走來一隊和尚,每個和尚身披著紫色袈裟,赤著雙腳,手捧著一個缽罐。

    接著,我們看到路邊有許多佈施者,他們手挎飯筐,將一把一把的糯米飯,放進化緣和尚的缽罐裏,也有的把餅乾、水果等錢物放入其中。有個佈施者,把一塑膠袋物品放入一個和尚的缽罐裏。看上去每隊均依年齡排序,年紀大的和尚走在前面,年紀小的走在後面。每隊和尚人數不等,有的五六人,有的七八人,在我們面前走過的那一隊有20多人。佈施者以信女為最多,有五六十歲的婦女,也有十二三歲的小女孩,而佈施的男人則只有上年紀的人。我看到這些佈施者,都是光著腳跪地。沒有和尚來時,雙手合十,默誦佛經。化緣大概有一小時左右,當陽光普照大地,街市熱鬧時,化緣也就結束了。

    隨後,我們來到實皆山中的一座佛廟,這時化緣歸來的和尚,已開始吃早飯。他們席地而坐,四五人圍一圓桌,小桌上擺有四五碗菜,多是素菜,主食是化緣來的糯米飯。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10-18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