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營養救助最低標準

  第一節 災情分析

  營養是不能單獨考慮的問題。醫療、農業、水、經濟、宗教和傳統的信仰、社會習俗及福利制度都是影響營養狀態的最重要的因素。對營養不良深層次原因的分析是一個複雜過程,確保營養救助計劃行之有效是至關重要的。
  制定滿足災民營養需要的計劃必須基於對當時實際情況的清楚了解,包括政治形勢、安全因素以及可能的發展趨勢。災民、救助組織、捐助者及當地政府必須清楚,救助是合理的、有效的。因此,分析災害的影響、其對營養狀況因素的影響,以及營養救助本身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能準確發現問題所在,那麼就難以甚至不可能正確開展救助工作。
  採用標準方法對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對快速準確地確定人道主義救助需求以及保障供給有著重要的作用。本節為收集和分析各種資訊提出了一系列統一的標準和指標,以便準確確定救助需求、制定救助計劃、監控和評估救助實效,並確保災民的參與。
  分析標準在各項計劃實施前即行啟用,又貫穿于計劃實施的全過程。災情分析從初始評估著手,並由此確認災害的影響以及是否及如何實施救助行動;其次是監控,看看救助行動是否滿足災民需要,以確定是否有必要作進一步的調整;再次是評價,全面評價該計劃執行的情況,總結經驗和教訓。
  在行動過程中強調資訊和知識的共用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對問題進行全面的了解,以協調救助行動。在分析過程中的文件和詳細資料有助於廣泛了解災害對公眾健康的不利影響和其他後果,並有助於進一步改進防災減災策略。
  本節中的標準是基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賑災營養救助的概念性框架而制定的(見下圖)。

  資料來源:UNICEF(1997b)&Oxfam(1997)

  在閱讀本節之前,請先閱讀附錄1中對攝取、食物安全、營養不良和社會關愛與家庭護理的解釋。

分析標準1:初始評估

  在作出營養計劃決定前,明確了解基本營養狀況和可能導致營養不良的因素。

  關鍵指標

  ●由具備相關經驗的人員根據國際公認程式迅速作出初始評估。
  ●由各方面人員(包括水、衛生、營養、食品、居住條件和醫療服務救助等方面)組成的評估小組、當地政府以及災民男女代表、人道主義救助組織的有關人員協同開展評估工作。
  ●所蒐集的資訊要考慮災害發生國或接受人道主義救助國家的營養標準差異。
  ●要特別考慮那些受傷害危險較大的災民群體的需要。
  ●資訊的收集及提供方法應確保決策制定的公正、公開。
  ●資料根據性別和年齡適當分類。
  ●評估報告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營養不良的基本原因:
  ①人、社會、自然及經濟資源;
  ②政治和安全環境;
  ③正式和非正式的行政機構;
  ④群體遷移和對自由遷移的限制。
  --營養不良的根本原因:
  ①食物安全;
  ②公共醫療;
  ③社會關愛和家庭護理。
  --營養壓力的後果:
  ①營養不良;
  ②死亡率增加;
  ③發病率上升。
  ●在動蕩不安的形勢下,評估包括對個人安危和災民群體安全因素的分析。
  ●對是否需要外來援助作出建議。
  ●評估結果應向其他救助部門、國家和當地政府、參與援助的組織以及災民中的男女代表通報。

  救助指導

  1.初始評估的國際公認程式:參見MSF(1995),拯救兒童基金會(1995),Young(1992)和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WFP/UNHCR)(1997.12)。
  2.及時:對於初始評估來説,及時是很重要的,初始評估應在災難發生後儘快完成。一般來説,評估報告應在評估小組到達災難現場後的一週內提交完成,儘管這可能取決於特定的災害類型和波及範圍。
  3.參與評估人員:參與評估人員應包括能夠以文化上可以接受的方式從各災民群體收集資訊的人員,特別是有性別分析能力和語言技能的人員。評估人員男女適當搭配就更理想。
  4.評估程式:評估程式在實地操作前應在所有參評人員之間取得一致意見,並向參加人員佈置相應的任務。
  5.資訊來源:供寫評估報告用的資訊資料來自現存文獻、有關歷史資料、事發前的資料以及來自各方面人員(諸如捐助者、救助組織工作人員、政府人事部門、當地專家、團體負責人、當地長者、參加救援的醫療工作人員、教師、商人等)的討論意見。突發事件前的數據可以從文獻中找到,如健康和營養監控資料、災害發生國家的人口統計和健康調查報告(産生於宏觀國際);難民營養資訊系統報告(ACC/SCN);相關行業部門或大學內出版物及文獻的數據庫(如MEDLINE),來自聯合國和捐助者以及已經參與災民救助工作的非政府機構的資料。國家或地區的防災計劃也是資訊的重要來源。同災民的分組座談會可獲得災民的信仰和習俗的有關資料。
用於收集資訊的方法及其可靠性均有局限,這一點必須予以澄清。決不能提供對評估實際災情有誤導作用的圖片等資料。
  6.評估報告:評估報告應該説明資訊是如何收集的,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在下一階段的救助計劃設計時予以補充完善的。在討論營養不良的潛在因素時,必須注重以前存在的營養問題,包括微量營養缺乏是否因為突發事件而惡化以及是否有正在經受更大的營養壓力的特殊災民群體(如孕婦、哺乳期婦女、青少年、孤兒、兒童、老人、殘疾人)等,這些都有重要價值。
  7.基本問題:了解國際法律規定的災民的權利有助於評估工作。初始評估乃至隨後的分析研究,應充分了解該地區社會結構、政治、安全、經濟、人口及環境的問題。在分析新的災情動態及其影響時,充分考慮以往的經驗和災民的意見是很必要的。這就要求包括當地專家的意見和對人力物力資源、薄弱環節及救助需求的資訊收集與分析等的知識。還應考慮該地區遷移人口和非遷移人口災前災後的生活狀況。社會體系中的性別角色也應予以考慮,包括影響婦女營養的飲食習慣,例如某些地方有婦女在別人用完餐後才能吃飯的習俗。
  8.災後恢復:考慮和分析災後恢復期的有關問題應是初始評估工作的一部分,這樣救助既可滿足緊急需求,又有助於災後恢復。

分析標準2:救助行動

  如果需要營養救助,必須明確問題所在並制定有效的救助措施。

  關鍵指標

  ●必須具備有關以下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的資訊,並分析問題的性質、嚴重程度以及嚴重營養不良災民的情況。
  --食品安全(地區的、團體的、家庭的以及個人的):例如,市場、産品、牲畜、財産、匯款、就業、食品募集以及食品的滿足情況(見附錄2,"人的基本營養需要")、食品儲備、燃料、哺乳、地方性的微量營養缺乏等。
  --公共健康:例如疾病種類;醫療救護;環境危險因素:水、公共衛生、媒傳疾病、寄生蟲平均數量;衛生設備;傳統的醫療措施等(見第一章,"供水及衛生救助";第五章,"醫療救助")。
  --社會關愛和家庭護理:尤其關注邊遠或獨處的災民;孕婦和少女;哺乳母親;嬰幼兒的餵養措施;居所及其擁擠狀況;社會給養系統等。
  ●採取措施時結合考慮以下諸方面:
  --災民的估計數字和人口統計特性。
  --人口的社會和政治結構。
  --特別關注處於危險的群體。
  --接近災民的途徑及災民流動的限制因素。
  --政治安全和工作環境。
  --有關營養的現行政策。
  --當地的人力物力資源。
  --當地的基礎設施、現有設施和服務組織。
  --所採取救助措施對環境可能産生的長期影響。

  救助指導

  1.見:上述分析標準1的救助指導。
  2.這些指標的資訊來源可能包括:初始評估報告;協調會議的記錄;項目建議;有關的現存數據的分析,如健康和營養監控;掩埋屍體統計數據等。對這些資訊進行定量和/或定性的收集、分析,以便能對問題進行更全面的分析。要遵循公平、公正和有效的基本原則。各種不同的評估方案必須堅持這些原則。給災民體檢時,其結果必須參照與食品安全、公共健康、社會關愛與家庭護理相關的其他因素進行解釋。
  3.利用各方面的資訊:計劃設計的指標看起來是獨立的,但實際上各種資訊必須同時考慮。比如在食品援助計劃中商品選擇的資訊必須與分發的方法一起考慮。評估和分析系統是靈活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認識到有許多方面的資訊是相互聯繫和互相交叉的。
  4.合理的方法和分析:有了豐富的資訊和合理的方法,還必須同時有書面的評估。評估結論必須條理清楚,有理有據(見上述"分析標準1"及概念框架)。
  5.估量災民的需要:為了評估災民的營養需要,必須有參考標準作比較。這可以從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和世界糧食計劃署每人平均需要量中得到(見附錄2)。參考使用這些需要量之前必須考慮兩個重要問題:
  第一,每人平均需要量是用所有年齡和性別的人的需要計算出來的,而不是針對特定年齡和性別的,不能用於評估單個人的需要。
  第二,這些需要是根據一系列的假設,如果對於某些群體來説這些假設不成立的話,就會産生錯誤。需要量的計算基於特定的人口統計資料:

組 別
人口百分比(%)
0-4歲
5-9歲
10-14歲
15-19歲
20-59歲
60歲以上
孕婦
哺乳
男/女
12.37
11.69
10.53
9.54
48.63
7.24
2.40
2.60
50.84/49.16

  資料來源:WFP/UNHCR(1997.12)&WHO(1997)

  由於不同類群的人口統計結構有所不同,這會影響有關人員的營養需要。例如,如果災民26%在5歲以下,其中男女各50%,其需要就會降至1940千卡。
  因此,需要量的評估必須考慮特定環境。這就要檢驗其基本假設的有效性。這需要以下資訊:
  --災民人口數量。
  --災民的人口統計學結構,特別是5歲以下災民所佔的比例和婦女所佔的比例。
  --成人平均體重及實際的、正常的和理想體重。如果成年男性平均體重超過60公斤,成年女性平均體重超過52公斤,其需要量會增加。
  --維持生産性活動量。如果活動量稍稍超過這一標準(即男性為1.55基礎代謝率和女性為1.56基礎代謝率),則需要量就會增加。
  --平均溫度、居所大小和衣物多少。如果平均室溫低於20℃,需要量會增加。
  --影響食品需要的非營養需求:即食品作為社會和經濟資源的潛在作用。如果有非營養的食品需求如宗教節日,需求會增加。
  --災民的營養狀況。如果災民營養不良,需要量增加;恢復體質過程中也需要額外的供給。
  如果這些資訊不能用於初始評估,附錄1的數字可以用作最低標準的下限。
  6.微量營養問題:儘管一再強調微量營養的重要性,但至今沒有群體水準(而不是個人)對大量礦質營養的需求估測。作為一個臨時建議,未經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專家討論,附錄3提出了最低營養量(以每100千卡計)。
  對於依賴於食品救助的災民,食品的選擇(包括強化量的決定)應基於災民的需要情況以及災民自由獲取食品的可能性。完全依賴食品救助的災民的食品配給有時不足以滿足需要,特別是核黃素(維生素B2)、煙鹼酸(維生素B3)、維生素C、鐵和葉酸。所有微量營養對人體健康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所有評估都表明,災民自己無法滿足某種微量營養需求時,救助計劃就要設法補足。
  提供給災民的食品即使滿足了特定需求,也並不表示身體對微量營養吸收和利用就很充分。在救助分配或家庭成員分享時出現的差異會影響個人攝取食物的數量。其他方面原因也可能導致微量營養損失。例如,在運輸和存貯時,在烹制加工過程中(如磨研會減少維生素B)烹煮時間太長(特別是水溶性維生素)、營養元素的化合狀態會影響其在腸道內吸收情況(如肌醇六磷酸妨礙蔬菜中鐵的吸收),等等,都會導致微量營養損失。疾患也可能導致微量營養缺失,尤其身體長寄生蟲時,身體吸收和利用營養的能力受限制。因此,營養狀態監控作為整個計劃的組成部分是很重要的。
  還可見本章人力資源標準1。

分析標準3:監控和評估

  必須對營養救助計劃的實施及其有效性以及環境的變化進行監控和評估。

  關鍵指標

  ●供監控和評估用的資訊要及時有效;記錄和分析要準確、透明、符合邏輯、前後一致。
  ●監控救助行動對災民的營養狀況的影響(正面的或負面的)的方法要恰當。如果有微量營養缺乏的情況發生,應建立一個有效的監控系統(見第五章,"醫療救助"中"醫療衛生資訊系統"分析標準)。
  ●對突發事件的影響和救助計劃對營養狀況的影響要有定期分析報告。前後發生的變化及計劃必須調整的其他方面也應報告。
  ●確保營養計劃與其他救助人員、災民、有關當局、捐助者等之間的資訊要有通暢的溝通系統。
  ●監控活動可提供該救助計劃有效資訊以滿足不同災民群體的需要。
  ●定期諮詢災民男女及兒童代表,讓他們也參與監督活動。
  ●按照上述目標及統一的最低標準評估該救助計劃對災民的救助效果及其影響。

  救助指導

  1.監控資訊的利用:突發事件是爆發性的、不斷變化的。定期、實時收集資訊,確保計劃切合實際至關重要。對項目的經常監控獲得的資訊應用於項目的考察及評價。在此情況下,必須對救助策略進行調整,以適應具體情況或救助需要的變化。
  2.與其他相關救助領域的合作:評估過程中獲得的資訊常用作醫療衛生資訊系統(見第五章,"醫療救助")的基礎資料,並用於營養的監控評估工作。監控和評估活動需要各相關救助領域緊密協作。
  3.使用和傳播資訊:資訊收集活動必須針對救助項目進行,換句話説,資訊應有用而且應該被利用。如果需要,可供其他方面的救助工作和其他救助機構乃至災民使用。採用的交流方法(傳播的方式、語言等等)要適於相關的受眾。
  4.限制:形勢千變萬化,監控活動可能因收集可靠有效的資訊的困難而受到限制。例如,人口不停地流動,長期在邊境上來回穿越,這就不能保證某一時間在某地統計的災民群體就是另一時間統計的同一災民群體。在這種情況下,解釋這些統計資料必須特別謹慎。
  5.參與監控的人員:如果在監控過程中需要向災民諮詢,參與人員應包括能夠以文化上可以被接受的方式從災民中收集資訊,尤其是有性別分析能力及語言技能的人員。應該提倡婦女參與此項活動。
  6.評估:評估主要是檢測計劃執行的效果,總結工作中的不足,強化責任感,因而,評估工作是很重要的。評估工作指的是以下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面:
  (1)內部評估。通常由工作人員完成,並作為定期分析和監控資訊評價的組成部分。人道主義救助組織還應評估其所有計劃在特定災區的救助效果,或者將其與在不同災區救助效果相比較。
  (2)外部評估。相比之下,外部評估要寬泛得多,由救助組織和捐助者完成,有時或許是在緊急情況發生之後立即進行。評估時,採用的方法與投入的人力物力要與該計劃本身的情況相符合,評估報告描述所用的方法及獲得結果的過程。評估結果應向所有參與人道主義行動的人員(包括災民)公開。

分析標準4:公眾參與

  應當向災民提供參與制定和實施救助計劃的機會。

  關鍵指標

  ●在進行與需求評估、方案設計及其執行的有關決策時應徵求災民男女代表的意見並邀請他們參與。
  ●災民男女代表應了解有關救助計劃的情況,並有機會向救助組織反饋對救助計劃的意見。

  救助指導

  1.公正:災民參與決策以及救助計劃的設計和執行,有助於確保計劃的公正、有效。特別應考慮的是要確保婦女的參與以及救助項目中男女代表的平衡。參與營養計劃還有助於災民在危機時刻增強自信和尊嚴,産生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感,有助於確保受助者和救助者的安全。
  2.災民可以不同的方式參與營養計劃:比如通過參與評估小組,有償或無償地參加食品分發活動,參與食品的遴選,介紹災民不熟悉的食品的有關知識,提供有特殊營養需要的災民的資訊和參與家庭情況調查等。
  3.成立協調委員會:協調委員會協助確保各方面人員參與救助計劃。為了保證協調委員會的代表性,其成員的性別、年齡、種族及社會經濟狀況都應有所考慮。政界要人、社會知名人士及宗教領袖等都要有代表參加。協調委員會一旦成立,委員會成員必須對其作用和職能達成一致。
  4.收集意見和建議:通過定期的民意調查和舉辦座談會達到參與的目的。民意調查可以在分發救災物資或家訪時進行,也可在集會演講時進行。同災民群體成員分組座談也可獲得關於文化信仰和習俗等有用資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