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以色列:老百姓是休長假的軍人

方寧 胥興洪

    以色列國土狹小,人口有限,缺乏戰略縱深。針對這些不利條件,它汲取西方國家的軍隊建設經驗,參照瑞典模式,建立了符合本國國情的兵役制度。這一制度的最大特點,就是“舉國皆兵”。適齡青年幾乎人人參軍。退伍軍人每年都要定期召集回部隊訓練。所以有人戲稱:以色列的老百姓是休長假的軍人。

    為了保證“舉國皆兵”,以色列的役齡青年應徵入伍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國家,通常男子為85%~90%,女子也高達50%。以色列明確規定凡年滿18歲的女青年均應服義務兵役。以色列以少而精的常備軍與強大的預備役部隊相結合,並強調在軍隊中,常備軍只是骨幹,而預備役部隊才是主體。

    在兵役工作中,以色列十分重視國防教育工作。國家經常教育民眾:服兵役是光榮的義務。學校和家長定期帶領青少年參觀軍事基地或軍隊的有關展覽,並讓他們以通信的方式與軍人交流,了解軍隊情況。每當徵兵臨近時,學校便邀請軍官給學生作報告。由於宣傳教育得力,大部分役齡青年都能自覺服兵役,逃避兵役的現象很少。無論國營還是私營的企業事業單位,也大都支援其員工服兵役,甚至優先錄用持退伍證的人。

    以色列的兵役制度中,預備役制度特色最濃。“舉國皆兵”的目標很大程度上是靠預備役制度實現的。目前,以色列的常備軍約有17.35萬人,而預備役部隊則有42.5萬人,超出常備軍的1.5倍。以色列軍隊以陸軍為主。陸軍的預備役部隊與常備軍一樣有固定的編制。對於兩者的關係,以色列國防部原副部長塔爾曾作過明確的表述:“以色列陸軍以民兵原則為基礎,即舉國皆兵。平時公民各安其業,戰時踴躍應召。因此,按人口比例來説,以色列能維持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以色列的海軍和空軍預備役部隊沒有成建制的部隊,但這兩個軍種的預備役均採取“單個補充形式”,即現役軍人一旦退伍,便作為原部隊的預備役人員,由該部隊負責他們的平時訓練和戰時指揮。根據以色列兵役法,一級預備役人員每年集訓42天,二級預備役人員每年集訓26天。預備役人員每年都要徵召服役,接受軍訓。

    近年來,以陸軍中的大批人員由於各種原因退出預備役,但一旦大規模戰爭爆發,他們仍將被動員參戰。這樣,僅僅陸軍的兵力,即可達到60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1%。

    在以色列看來,“舉國皆兵”不僅是量的要求,還要有質的規定。為此,在兵役制度上,他們既重視平時的軍隊建設,更注重戰時的動員使用。以色列先後制定了《預備役儲備計劃》和《預備役動員法》,將全國劃分為14個徵兵和動員區,建立了就地徵召、就地儲備、就地動員的機制;固定編組,人員穩定;各種地方交通工具平時登記在案,動員時立即納入軍隊後勤系統,到指定地點待命。在這種體制下,以色列的動員不僅速度快,而且能迅速形成戰鬥力。其動員後的一級預備役部隊的戰鬥力不亞於現役部隊。

    第4次中東戰爭初期,以色列常備軍遭到慘敗,8個裝甲旅和一個步兵旅大部被殲。面對危局,國家立即發佈動員令,不到20小時,部分預備役部隊就開赴前線投入戰鬥。48小時後,全國就動員了30萬名預備役人員,約佔當時總人口的7. 9%,使以軍總兵力由11萬人迅速增加到40萬人,為以色列轉敗為勝奠定了雄厚的兵力基礎。西方軍事評論家指出:“如果説埃及強渡運河是這次戰爭的第一大勝利,那麼以色列的動員則是第二大勝利。”  

    (國防報 2000年09月20日 )

    

相關新聞

黎真主黨與以色列軍隊發生衝突

以色列轟炸南黎巴嫩

以巴衝突蔓延到以色列境內

加沙爆炸事件造成1名以色列士兵死亡

中國軍人眼中的以色列士兵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