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所聞]埃及“中國文化中心”的中文熱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中國,位於亞洲的東南部。我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9歲的埃及女大學生茲納博·法提身穿中式旗袍,聲情並茂地用漢語朗誦著。這是不久前在埃及開羅“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漢語角”活動上表演的第一個節目。儘管法提穿的鵝黃色繡花旗袍非常漂亮,但是按照埃及婦女的著裝風俗,她還是在旗袍裏又穿了一條白紗褲,並戴上淡綠色紗巾,遮住了雙腿和一頭秀髮。這使法提的穿著有點“中埃合璧”的味道。與法提一同登臺的是她的同學馬哈·馬迪吉。馬迪吉的角色是扮演“我叫埃及”,介紹埃及的歷史和文化,所以身穿具有古埃及特色的長袍。兩人的朗誦結束後,互相拉著對方的手高高舉起,向台下觀眾大聲説:“埃中友誼,萬事如意!”

這個節目是法提和馬迪吉自己想出來的,由法提執筆撰寫臺詞。為了能在“漢語角”演出成功,兩人排練了許多次。參加這次“漢語角”活動的大多是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和艾茲哈爾大學中文系的在校生、畢業生和教師,也有一些是“中國文化中心”漢語班的學生。他們對開羅“中國文化中心”早已不陌生,因為他們都常到這裡來閱覽中文圖書和參加電影放映、展覽、講座等各種活動。這是開羅“中國文化中心”自2002年底成立以來第一次舉辦“漢語角”活動。儘管中心主任兼中國駐埃使館文化參贊徐志國對埃及人的“漢語熱”早有所了解,可還是沒想到會一下子來這麼多人。事先準備的100張座椅不夠用了,一些人只好站著為表演者鼓掌叫好。演出的節目十分豐富,除了漢語朗誦外,還有中文小品、短劇和中文歌曲。這些節目都是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的,使人很難想像,大部分學生才上大學二年級,只學過8個月中文。

“漢字很有意思,很漂亮,”馬迪吉眨著一雙美麗的大眼睛對記者説。“我很想去中國看一看,所以我更要好好學習中文。”她和法提的朗誦節目《歷史和文明》,通過“我叫中國”和“我叫埃及”兩個人物的對話,介紹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兩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社會情況,非常生動,而且有教育意義,所以被排在第一個上場,成了這次主題為“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活動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比她們年齡稍長的杜阿·穆什塔爾也表演了一段朗誦。穆什塔爾平日酷愛中文寫作,所以撰寫的稿子水準較高。她聲情並茂地朗誦道:“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缺少不了中國……早在100年前,英國人説過,如果每個中國人買一雙襪子,英國的紡織廠就得日夜不停地工作。可惜英國商人沒能實現他們的夢想,反而中國的産品現在已經打入了全世界的市場。所以,我想對全世界説,中華民族5000年的追求,5000年的夢想,正在新的歷史時期大放光芒,中國人民就像火後鳳凰,萬眾一心,迎接新世紀文明的太陽。”十幾位表演者中漢語水準最高的要數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助教“艾中華”。他告訴記者,他因為太喜歡中國了,所以給自己起了這個中文名字,就是“愛中華”的意思。他在臺上演唱了一首中文歌《對面的女孩看過來》。但是大家認為,這不能充分表現他的漢語水準,他起碼應該説一段中文相聲。那天晚上,一輪皎潔的明月照耀著“中國文化中心”的米黃色建築,也照耀著不遠處的金字塔。當地導遊“王小龍”指著建築外墻上的“中國文化中心”六個金色大字對記者説:“我覺得這裡應該叫‘中埃文化交流中心’。”這是他的切身感受。兩種不同的古老文化在這裡交匯,他們在這裡進一步了解那個遠隔千山萬水的東方國度。(記者薛穎)

《參考消息》2003年10月


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美術家吳作人
德國:多特蒙德的中國文化學習班
日本中學生對中國文化興趣越來越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