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老齡化危及社會保障體系

     德國聯邦統計局近日發佈了最新人口發展調查報告,調查結果令人擔憂。報告預測,未來50年,德國將面臨人口數量下降和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而人口老齡化又將帶來養老金短缺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為此,專家提出,要麼積極鼓勵生育,要麼大量引進外國移民,要麼對現行養老體制進行徹底改革。否則,50年後的德國將陷入全面危機。

    此次人口發展調查主要在柏林、漢堡、慕尼黑和科隆這四個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進行。按照大城市人口發展模式推算,到2050年,德國人口將從現在的8200萬下降到7000多萬,一半以上的人口將超過50歲,三分之一的人口超過60歲。德國人口出生率的高峰是上世紀50—60年代,這些人在2020年後相繼達到60歲以上,進入老年人行列。從60年代後期起德國生育一直處於低潮,現在每個德國家庭平均只有1.4個孩子,而這一家庭人口比例還要歸功於300萬土耳其人和眾多前南斯拉伕等外國移民的存在,因為這些移民家庭的孩子都在3個以上。

    生育率降低和人口老齡化,給19世紀創建的養老保險體制帶來極大的衝擊。德國的退休保險體制實行的是“轉攤方法”,即所謂的“代際合同”。具體説,就是由目前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用其所繳納的退休保險金來支付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按照一般規律,最合理和有效的比例應該是每三個在職員工養活一個退休人員。而德國目前的人口狀況要求每100個在職人員為44個退休者提供退休金。按照現在人口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進程,再過20年,100名在職員工就須養活78個退休者。到那時,想靠在職員工交納保險金來保障退休者的生活已不可能。

    面對這種情況,德國政府似乎無能為力。沒有人能夠或者敢於拿出一套改革方案,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根本性、結構性改革。德國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不得不承認,過去幾年的經驗證明,大手筆的改革是不可能了,取而代之的只能是不斷出臺和調整新的政策。政府採取的改革措施有三項內容,首先是提高退休年齡。當德國19世紀初推行養老保險體制時,法定的退休年齡是70歲,而那時的平均壽命只有45歲。1956年德國政府進行養老金改革時,把退休年齡定為65歲。這幾年,德國人的平均退休年齡實際上是60歲,但平均壽命則已達到80歲。因此德國政府打算從2011年開始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第二,對現行退休保險制度進行改革,擴大私人養老保險。具體做法是所有在職員工每年投保一個附加養老金,投保額逐年增加。凡是投保附加養老金的人可從政府得到相應數額的補貼。政府有關部門希望,這部分養老金將能佔到整個養老金的15%,幾年後達到25%—30%。第三,政府每年將拿出700億歐元來補貼養老保險基金,同時還將把提高的生態稅補充到養老基金中。但德國有關專家認為,這些措施對於人口老齡化的局面只是杯水車薪。

    德國統計局局長哈仁在發佈人口發展調查報告中謹慎提到了增加移民的問題。他認為,引進年輕的外國移民將對人口老齡化過程具有一種明顯的減速作用。但移民問題在德國是一個敏感話題,增加外國移民也就意味著大量勞動崗位被外國人搶佔,這對於目前有400多萬失業者的德國來説,是難以接受的,哪一屆政府都不敢輕易冒此風險。(柴野)

    《光明日報》2003年6月


德國餐館:陰陽魚作男女廁所標誌
活到老學到老 德國79歲老太太成博士
[耳聞目睹]德國人的迷信
巴西:“年輕”國家重視老年人保障
美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與街頭乞丐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