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專訪]男子漢演小天鵝(圖)

    


AMP演出的《天鵝湖》(男鵝版)劇照

    英國動畫冒險芭蕾舞團(AMP)將於今年6月訪華,上演其重新演繹的柴科夫斯基的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男鵝版),劇中的天鵝全部由男芭蕾舞演員出演。人們不禁要問:堂堂七尺男兒如何演繹溫柔的天鵝呢?懷著同樣的疑問與好奇,記者撥通了AMP的電話,希望能親身前往,一探廬山真面目。3月28日,記者見到了其母公司KDM(凱瑟林多爾管理公司)的製作人凱瑟林多爾女士,並對其進行了專訪。

    穿羽毛短褲的現代男天鵝

    同人們耳熟能詳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相比,AMP只能算是後起之秀。其創始人就是新版《天鵝湖》的編導和舞蹈監督馬修伯耐。他原本酷愛芭蕾舞,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芭蕾舞演員。但直到22歲時,他才開始在倫敦南部一所舞蹈學校學習,是學生中的“大齡青年”,畢業時早已不適合做一名舞蹈演員了。為了實現自己的芭蕾夢,他于1987年創辦了AMP。自成立以來,該團先後上演了多部經典芭蕾舞劇,除了好評如潮的《天鵝湖》外,還有《胡桃夾子》、《灰姑娘》以及《卡門》等,被圈內人士公認為“重新演繹經典芭蕾舞劇的行家裏手”。

    談到1995年于倫敦首度上演的《天鵝湖》,多爾面露喜色,伸手指向其辦公室墻上的一幅大型劇照,自豪地説:“它為我們帶來了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想到的巨大成功。”劇照中十幾位男演員,上身赤裸,下身穿白色羽毛短褲,若不是他們特有的芭蕾動作和羽毛舞服,真是讓人很難將其與《天鵝湖》聯繫在一起。多爾解釋道:“除了保持劇情和表演順序基本不變外,我們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實驗。雖然還是天鵝湖畔的動人故事,仍然有王子和天鵝,有對愛情的追求和渴望,但伯耐先生加入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詼諧與幽默成分,特意選用男性替代了所有原由女演員出演的天鵝角色,演員的服飾也完全摒棄了傳統的芭蕾舞裙,改用較為現代、貼近現實的服飾。”

    伯耐以全新的角度詮釋了柴科夫斯基的音樂,男鵝版《天鵝湖》講述的是孤獨的王子、冷酷的母親、放蕩的女友以及一群縈繞在王子周圍的天鵝的故事。19世紀的舞劇音樂,20世紀50年代的王宮生活,90年代的雞尾酒會和行動電話,使舞劇傳達出濃濃的喜劇效果,幽默感在舞臺表演中自然而然地噴涌而出。

    天鵝不僅是溫柔的,還是強悍和充滿野性的

    當然,這些創意剛開始時並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有些圈內的評論家曾直接打電話到劇團,毫不客氣地指出這些做法犯了致命錯誤,絕對行不通。參與演出的幾位主要演員,在初期也對這些改變持保留態度,認為這樣做風險很大———要麼一舉成功,要麼身敗名裂。不言而喻,與記者和讀者的第一反應相同,眾人爭論的焦點完全集中在男舞蹈演員扮演天鵝是否可行的問題上。

    談到這裡,多爾女士微微一笑,“大家有這樣的疑問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為人們印象中的天鵝一直是美麗、高貴和溫柔的象徵,這正是通過女性舞蹈演員柔美與優雅的動作表現出來的。但是,我們的編導伯耐所要傳遞的卻是另一種資訊———在大自然中繁衍生息的天鵝,不僅要有類似女性的特質,還要具備為了生存而練就的力量、勇氣乃至攻擊性,而這些都是女性演員所欠缺的。相反,男演員卻可以輕而易舉將此再現。”這番話使記者聯想起一篇有關男鵝版《天鵝湖》的評論文章。文中指出,全劇所要表現的完全不同於傳統的主題———真愛戰勝邪惡、有情人終成眷屬等,而在於天鵝所展現出的力量、勇氣和對自由的嚮往,表現出一位缺乏母愛、內心極度壓抑的現代王子對真愛的渴望與追求。若脫開單純的愛情故事的束縛,從這一全新層面上來體驗,我們可能會突然感悟到,男性舞者表演中自然流露的陽剛、力度和熱情用來表現這一主題可能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改變男演員的陪襯地位

    “另外,我們一直想為男演員提供更多的表演機會。”這位女製作人繼續補充道,“和模特行業一樣,芭蕾舞表演也是陰盛陽衰。雖然一些舞劇中也有男性獨舞,但總體上看,專門為男舞蹈演員編寫的舞蹈不多,男演員的作用大多仍是女演員的陪襯。我們一直在為改變這種現狀而努力。”

    AMP的《天鵝湖》雖然在上演前引發了不少爭議,但真正登臺亮相後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觀眾的由衷喜愛,並由此獲得多個大獎。1995年11月,男鵝版《天鵝湖》在倫敦西區著名的塞德勒斯威爾斯劇院首演,首輪演出就打破了倫敦西區由皮克迪裏劇院保持的芭蕾舞連演21周的紀錄。次年,男鵝版《天鵝湖》獲得了英國舞臺藝術最高成就獎———“奧利弗獎”的最佳創新舞劇獎。

    隨著該劇日益受到觀眾的青睞和肯定,劇團也吸引了不少高水準的表演人才。在上演之初,為了保證演出品質,公司不惜重金聘請皇家芭蕾舞團的亞當庫伯,兼職出演領舞天鵝。他因表演出色,獲得了當年一家權威雜誌評選的最佳芭蕾表演獎。這促使他最後決定乾脆離開皇家芭蕾舞團,全心投入到該劇的表演中。後來,相繼又有幾位皇家芭蕾舞團的成員主動加盟,如飾演王后的費歐那切德維克等。

    多爾女士告訴記者,該團1997年在洛杉磯巡迴演出時,觀眾表現“異常”,掌聲長達10余分鐘之久,連該劇院的工作人員都表示無法相信眼前的一切。由此也引來了接二連三的盛情邀請,直至問鼎百老彙,獲美國舞臺藝術最高成就獎———1999年托尼獎的最佳編舞、最佳導演和最佳服裝設計三項大獎。

    遺憾的是,由於該團已開始世界巡演,現正在日本演出,記者想親身與演員交流的願望因此落空。多爾女士興奮地説:“我們將從南韓轉道中國表演,為期兩周,所有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在興奮地期待著,希望我們的表演同樣能得到中國觀眾的認同與喜愛。”▲

    

    芭蕾舞的歷史(相關連結)

    

    曉娉

    

    芭蕾舞這門藝術據説是義大利人發明的,它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但人們普遍認為,法國宮廷對芭蕾舞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17世紀中葉,一些法國當時著名的舞蹈藝術家要求宮廷建立一個正式的舞蹈學院。路易十四將他們請進了盧浮宮,並成立了舞蹈學院。學院的院長就是國王的舞蹈教師———皮埃爾博尚。此人被認為是第一個跳芭蕾舞的男演員。

    18世紀芭蕾的技巧有極大提高,並開始將芭蕾看作戲劇情節的載體。1761年,芭蕾舞《唐璜》由作曲家格魯克譜曲,在奧地利上演,主角安吉奧尼是奧地利帝國劇團的芭蕾大師。這個時期,芭蕾和歌劇一樣走上舞臺,在歌劇院演出,許多歌劇都有芭蕾的段落。

    19世紀初,芭蕾舞臺盛行浪漫主義,開始採用重心全在腳尖上的舞蹈位置,女演員成為舞臺上最理想的形象。職業作家和歌劇作家為芭蕾寫劇本成為普遍現象。19世紀末,佩季帕在聖彼得堡以柴科夫斯基的音樂伴奏編導出《睡美人》及《天鵝湖》等不朽的舞劇,將經典式芭蕾提升到新的高度。

    20世紀俄國芭蕾對西方世界産生巨大影響。1905年,巴甫洛娃在聖彼得堡表演《天鵝之死》,得到極高讚譽。她後來在各國巡演達20年之久。離開俄羅斯到法國的魯道夫努裏耶夫,是一代芭蕾大師。隨著努裏耶夫等人來到西方,西方芭蕾開始和俄羅斯芭蕾交融,使西方芭蕾得以重振。

    上世紀20年代,在中國的上海、哈爾濱、天津等城市,有一些外國僑民開始教授芭蕾。但真正將芭蕾舞帶到中國的,是著名舞蹈家戴愛蓮。1958年,《天鵝湖》在中國首演,白淑湘是第一位跳白天鵝的中國女演員。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如中央芭蕾舞團的《紅色娘子軍》、《祝福》、《大紅燈籠高高挂》及上海芭蕾舞團的《白毛女》等均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安結)

    《環球時報》


“黑人芭蕾舞團” 讓芭蕾走近大眾(多圖)
巴格達學生排演《天鵝湖》 要上演“戰火芭蕾”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