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榮辱伊拉克

    “……身披幾度文明的綬帶,一個被兩河祝福的國度,孕育出堅定和寬容的天才,這片燃燒的土地,其輝煌,其崇高直上雲宵……我們是巴比倫,我們是亞述人,歷史把我們照榮耀……”———摘自《伊拉克共和國國歌》

      提起伊拉克,人們很自然會想到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的文明,和《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不錯,在很多人眼裏,伊拉克一定是神靈最寵愛的一方水土,萬頃石油之上,又一下子賜予它兩條大河,不少人堅持認為,這裡是地球上最適合人類生存繁衍的地方。伊拉克人也一向被看作阿拉伯人中最驕傲的一群,他們喜歡沉浸在對輝煌往昔的誇耀之中,喜歡沉浸在對卓越前輩的讚嘆聲裏。但是,伊拉克人的祖先們恐怕很難理解後世子孫今天的窘境。

      亞述王國的軍隊強似今天的美軍

      西元前1762年,漢謨拉比(阿摩利人)成為古巴比倫國王。他在位43年,使巴比倫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漢謨拉比編成了一部法典,把法典刻在石柱上,矗立在巴比倫馬都克大神殿裏。正是依靠這部法典,漢謨拉比時代的巴比倫社會,成為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中,統治最嚴密的國家。

      西元前1300年,底格裏斯河上游的亞述人開始崛起。西元前8世紀,亞述成為一個龐大的軍事帝國。在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西元前746年至西元前727年)時代,亞述人建立了一支當時世界上兵種最齊全、裝備最精良的常備軍。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和他的後代,憑藉強大的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先後征服了巴比倫王國、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和埃及等地,除了希臘和義大利,地中海沿岸幾乎都被它佔領了。

      亞述的軍隊兵種齊全,分為戰車兵、騎兵、重裝步兵、輕裝步兵、攻城兵、工兵,絲毫不亞於今天的美軍。但是,到西元前7世紀中葉,亞述帝國漸漸衰落。埃及首先擺脫了亞述的統治。隨後,東北方的遊牧部落接連興起,也日益威脅著尼尼微。西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倫的加勒底人聯合東邊的米堤亞人進攻亞述。他們手執帶血的長矛和盾牌衝進了尼尼微,一把大火後,一代名城尼尼微和龐大的亞述帝國一起,就這樣從地面上消失了。幾千年過去,人們除了從史書上知道曾經有過尼尼微這座城市之外,其他就一無所知了。

      “巴比倫之囚”和“空中花園”成了伊拉克的最後輝煌

      戰勝了亞述的加勒底人在巴比倫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為了和那個被亞述滅掉的古巴比倫王國區別開來,人們把它叫做新巴比倫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是新巴比倫王國最著名的國王,他的聲名與“巴比倫之囚”和“空中花園”連在一起。

      “巴比倫之囚”緣起于西元前601年。這一年尼布甲尼撒再度與埃及交戰,結果折翼而返。3年來一直臣服於尼布甲尼撒的猶太國王約雅敬,便趁機脫離新巴比倫,投向了埃及的懷抱。西元前598年底,投降埃及的猶太國王約雅敬死去,他的兒子約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親自率領大軍攻向耶路撒冷。經過兩個多月的圍攻,在猶太內部親巴比倫派的推動下,猶太國王帶著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廢黜了約雅斤,封約雅斤的叔叔為猶太王,併為其改名西底家,讓他宣誓效忠新巴比倫王國。然後下令將猶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員和猶太的能工巧匠一起押往巴比倫。

      西元前588年,埃及向巴勒斯坦地區發動了進攻。猶太國王西底家起來響應埃及人。不久,尼布甲尼撒率新巴比倫軍隊對耶路撒冷發動了第二次圍攻。這次圍攻歷時18個月。由於饑荒和內部分裂,耶路撒冷終於在西元前586年陷落。尼布甲尼撒下令在猶太國王西底家的面前殺死他的幾個兒子,然後又剜去了西底家的眼睛。耶路撒冷全城被洗劫一空,全城活著的居民幾乎全被擄到巴比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巴比倫之囚”。

      尼布甲尼撒為了顯示他的文治武功,下令重修巴比倫城。它的規模就是用今天的標準來看,也是非常壯觀的。城市是方形的,每邊長22.2公里。圍繞城市的城墻大約有8.5米高,是用磚砌和油漆澆灌而成的。4匹馬拉的戰車可以在寬闊的城墻上賓士。全城有100扇用銅做成的城門,因此希臘大詩人荷馬又把巴比倫城稱為“百門之都”。城墻的兩端起于幼發拉底河畔。河對岸是巴比倫的新城區,一座大橋橫跨幼發拉底河,使新城區與主城連在一起。所以,這座城墻不僅是巴比倫人用來抵禦敵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護巴比倫城不受河水氾濫之害的可靠堤防,同時幼發拉底河也成了可有效抵禦外侵的一條護城河。

      而聞名全球的巴比倫偉大建築“空中花園”則來源於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西元前614年,尼布甲尼撒即位後不久,就娶米堤亞(現今的伊朗)公主賽米拉斯做王后。但是,這位王后一到巴比倫就生起思鄉病來,愁眉緊鎖,容顏憔悴。這下可急壞了尼布甲尼撒。原來伊朗高原是王后的故鄉,那裏山巒起伏,森林茂密。可是,在巴比倫連一塊石頭都不易找到。於是,他下令召集了幾萬名能工巧匠,用人工堆了一座每邊長120多米,高25米(用石柱和石板一層一層向上堆砌,直達高空)的大假山。假山共7層,每層鋪上浸透柏油的柳條墊,以防滲水。為了防止萬一,上面再鋪兩層磚頭,還澆鑄了一層鉛。經過這些措施以後,才在上面一層一層地培上肥沃的泥土,種植許多奇花異草。這些花木遠看好像長在空中,所以叫做“空中花園”。可空中種了花木,澆水又成了大問題。於是,建築師們特意在頂上設計了機械的提灌設備,用螺旋泵不斷地從幼發拉底河裏取水。這在當時,是一項多麼艱難的大工程!不愧為“懸挂的天堂”———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沒有人想到,“巴比倫之囚”和“巴比倫空中花園”成了伊拉克最後的輝煌。此後的2000多年,波斯人來了,馬其頓人來了,阿拉伯人來了,蒙古人來了,土耳其人來了……

      異族走馬燈似地入侵兩河流域

      當“巴比倫空中花園”化為一片廢墟之後,兩河流域開始遭異族接連入侵,先後有波斯人、馬其頓人、安息人、阿拉伯人在兩河流域建國,當然,這也造就了波斯文化、拜佔廷文化與阿拉伯文化大融合的時期。

      西元636年,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打敗波斯人,佔領了泰西封,此戰歷史上稱為“卡迪西亞戰役”,是伊拉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戰役。此後,這一地區成了倭馬亞王朝的屬地。倭馬亞王朝是一個伊斯蘭封建帝國,定都大馬士革。750年,阿拔斯推翻倭馬亞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達,中國歷史上稱之為黑衣大食。

      1285年,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吞併了黑衣大食。在接下來的150年間,蒙古人一直統治著該地區,其時的疆域北起高加索,南到印度洋,東臨阿姆阿,西臨地中海。西元1410年後,這一地區又經歷了黑羊王朝,白羊王朝和率法威王朝。1534年奧斯曼帝國軍隊南下佔領這一地區,此後400年兩河流域一直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曼帝國崩潰為止。

      22400堆英軍墳塋是一個世紀前入侵巴格達的代價

      雄心勃勃的英軍一定還記得近一個世紀前在巴格達的那次慘敗吧!那是1914年,為了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爭奪伊拉克的石油,英軍上將湯森威爾率5萬大軍進攻伊拉克。不費吹灰之力,英軍攻克了南部重鎮巴士拉。1914年11月,儘管缺食缺藥缺裝備,但由於英國戰爭部長已經下達巴格達城內要什麼有什麼的命令,所以湯森威爾就親率第6印度師9000人作為先鋒向巴格達開進。儘管湯森威爾的第6師擊退了土耳其人的攻擊,但卻付出了40%的傷亡代價。蒙受如此慘重的傷亡,第6師不要説繼續前進,就連反攻的力量都沒有了。湯森威爾開始後撤,並且邊撤邊沿途收容被土耳其人打散的其他部隊官兵和家屬。

      1915年1月,當大軍撤到庫特的時候,湯森威爾的軍隊再也跑不動了:土耳其人將他們團團包圍了起來。4月29日,無力抵抗的英軍投降了,此時,1750名傷病員已經死亡,2600名英軍和9300名印度殖民軍官兵被土耳其人俘虜。在這些俘虜中,有三分之二的英國大兵和九分之一的印度人再也沒能返回自己的家鄉,因為他們在土耳其人的戰俘營中被活活折磨死了!1917年,英軍還是佔領了巴格達,但所付出的代價是:光在巴格達就至少有22400座英軍的墳堆!

      1920年,根據國際聯盟的決議,伊拉克淪為英國的“委託統治地”,第二年建立了臨時政府。1921年6月,英國從沙特哈希米亞王室中選出費薩爾為伊拉克國王,8月宣佈“獨立”,成為“伊拉克王國”,但實際權力完全掌握在英國人的手中。1931年,英國宣佈結束對伊拉克的委託統治。二次大戰後,美國勢力開始向伊拉克滲透,1954年美伊秘密締結軍事協定,1957年伊拉克接受“艾森豪威爾主義”。1958年,以阿卜杜勒為首的自由軍官集團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費薩爾王朝,宣佈成立伊拉克共和國。1959年宣佈廢除同美英簽訂的所有協定。至此,伊拉克結束外族統治。

    青年參考


走進伊拉克:被遺忘的兩河文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